】 【打 印】 
飯碗端得穩 脫貧底氣足
http://www.CRNTT.com   2020-10-11 09:33:31


  中評社香港10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有2800多萬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其中跨省務工1000多萬人

  目前,52個未摘帽縣發展主導產業100多個,帶動300多萬貧困群衆

  搬進新家園,有了新工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墨玉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興民家園裡,布合迪切·麥麥提越來越忙了,“我在社區當助理,愛人在縣公路局有了一份公益性崗位,我們每月收入能有近4000元。”如今的布合迪切充滿了幹勁,“摘掉貧困帽沒問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脫貧之要。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西部各省份努力開拓就業空間,挖掘就業崗位,讓貧困勞動力端穩端牢“飯碗”,持續穩定脫貧。

  暢通外出務工路,穩住貧困群衆增收基本盤

  “你們放心,我在這裡一切都好。”8月18日,在國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上班的阿依圖拉罕·麥提亞打電話給家人報平安,阿依圖拉罕是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花園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6口人,種了6畝地。盡管他四處打零工,一家人生活仍不寬裕。

  今年4月,得知縣裡組織貧困戶到城鎮就業,阿依圖拉罕第一時間報了名。來到烏魯木齊上班的第一天,阿依圖拉罕就下定決心,“一定好好珍惜這個機會,努力工作,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今年,新疆針對10個未摘帽深度貧困縣啓動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調劑了5.1萬個就業崗位,專門用於安排和田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確保剩餘的4.21萬戶16.58萬未脫貧人口如期脫貧、已脫貧戶不返貧。阿依圖拉罕正是受益者之一。

  不只是新疆。在四川,貧困勞動力被納入就業困難人員援助範圍,與城鎮人口享受同等就業促進政策,通過深化東西部勞務扶貧協作、組織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等方式,加大就業扶貧政策支持力度。在陝西,有關部門摸清有勞動能力和轉移就業意願的貧困人口底數,加強勞務需求收集與工作對接,通過勞務招聘會、幫扶幹部結對聯系就業等措施,使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人數達到全省總勞務輸出人數的一半以上。

  一系列有力舉措暢通了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之路,也增強了貧困家庭脫貧的信心。數據顯示,外出務工已成為貧困家庭脫貧的重要方式。去年全國有272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務工收入占家庭收入超2/3。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已有2800多萬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其中跨省務工1000多萬人,超出了去年的規模。“2800多萬貧困家庭勞動力穩住了,就穩住了今年務工增收的基本盤,也就解決了我們貧困家庭增收的最基本問題。”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說。

  扶貧車間辦進村,就地就近有活兒幹

  “出去打工,顧不上家;在家照看老幼,掙不到錢。”不少貧困勞動力心中總有擺不平的“兩本賬”,而就業扶貧車間大大緩解了這一難題。

  “現在不用出遠門,也有錢賺。”在四川三台縣連橫生態農業公司上班的劉德國,談起現在的生活,十分感慨。

  劉德國住在塔山鎮白龍村,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自打村裡辦起扶貧車間,他心裡踏實多了,“家門口上班,方便先不說,每年還能掙上兩萬多元,一點不比在外打工差!”2016年老劉一家順利脫貧摘帽。

  近年來,三台縣強化金融支持、技能培訓,大力推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試點,吸引了大批農民工返鄉創業,藤編制品、蔬菜加工、服裝加工、電子元器件加工……一大批扶貧車間如雨後春笋,蓬勃生長。僅白龍村就成立了大興農機、國豪種業、美點牧業、龍尊酒業等扶貧車間,為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提供了便利。

  為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西部各省份積極想辦法、謀對策。四川鼓勵和引導園區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鄉入村設立生產點、建立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新疆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發展,積極引導本地企業、合作社、農業基地、村集體經濟企業等實體,開發一批就地就近就業崗位。陝西通過建設新社區工廠、培育就業扶貧基地,幫助貧困群衆就業增收。

  從整個西部地區看,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等在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方面持續發力。截至6月30日,中西部22個省份已複工扶貧龍頭企業28057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82.4萬人;已複工扶貧車間30119個,複工率99.6%,吸納貧困人口就業39.4萬人。

  一大批扶貧車間扎根鄉村,激發了貧困群衆依靠勤勞增收脫貧的內生動力,“忙時務農,閑時務工”逐漸成為貧困群衆生產生活的新選擇。

  讓貧困戶家家有產業、人人能就業

  從陝西寧陝縣城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50分鐘,就到了太山廟鎮油房村梅花鹿養殖基地。“我一共代養了35只梅花鹿,去年光代養費就收入6萬元。今年新產下5只幼鹿,每只還能拿到1000元獎勵。”正在基地裡忙碌著的李志林高興地介紹。

  李志林和92歲的父親一起生活。由於他患有先天性腳踝大骨節病,無法外出務工,生活艱難,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幫李志林家盡快脫貧,各級扶貧幹部牽綫搭橋。2018年,李志林和寧陝縣隆源生態科技養殖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公司提供梅花鹿,負責技術培訓指導,李志林負責梅花鹿的日常養護。

  辛勤勞作換來好日子。李志林成立了太山廟鎮盛達種養專業合作社,縣稅務局捐贈2萬元,油房村投入22萬元的集體資金入股,李志林將全村56戶貧困戶都吸納到了梅花鹿養殖產業鏈上。

  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既是解決當前貧困人口脫貧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已脫貧人口不返貧的有效措施。為了實現貧困戶“家家有產業,人人能就業”的目標,陝西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出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等產業,近5年實施了10萬多個特色產業項目。四川省根據各地不同的資源禀賦,在深度貧困地區培育起一批特色種植養殖、鄉村旅游業、民族手工藝品制作等就業扶貧基地,帶動貧困群衆增收。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近年來,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據統計,全國832個貧困縣中,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兩到三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有競爭力的扶貧主導產業,有條件的貧困村都建立了特色產業基地。截至目前,52個未摘帽縣已發展主導產業100多個,帶動300多萬貧困群衆、人均增收1700多元,近2/3貧困人口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