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二十六歲的青年詩人臧克家報考國立青島大學(今山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聞一多出了兩個作文題:一是《你為什麼投考青島大學?》,二是《生活雜感》,兩題任選,而臧克家卻把兩題都做了。他寫的《生活雜感》只有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這獨具異彩的三句話“雜感”短小精悍卻極富哲思,立即打動了主考官聞一多,聞一多咏誦再三拍案叫絕,破例給了他九十八分的高分。結果,雖然臧克家數學考試只吃了“零蛋”,還是被青島大學文學院破格錄取了。其實當年聞一多報考清華時,也是因作文過於優異(其它科目平平)被主考老師賞識而破格錄取的,聞一多對臧克家恐怕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罷。臧克家因此成為聞一多的高足愛徒,與另一詩人陳夢家合稱“聞門二家”。
一九二九年,錢鐘書報考清華大學,數學考試遭遇“滑鐵盧”,只得了十五分,但國文和英文成績卻特別優秀,英文還得了滿分,當時的清華校長羅家倫打破常規,破格錄取了他。從此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多了一位學術大師,其日後的代表作《圍城》、《管錐編》、《談藝錄》等更是名滿天下。
無獨有偶,一九三○年吳晗報考北京大學時,國文、英文各得了一百分的滿分,數學卻考了零分,北大不予錄取。他不甘心,又轉考清華大學,結果國文、英文又考了一百分,數學依然是零分。但清華大學經過慎重考慮,毅然決定破格錄取他為歷史系學生。吳晗果然不負眾望,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明史專家,其雜文《談骨氣》還入選中學課本,至今被人們廣為傳頌。
作文的優劣,可以衡量一位學子的國學涵養,但“學術有專攻”,作文優秀者不一定是全才,數理化不一定好;同樣,“數學王子”也難以寫出繪聲繪色的美文來。從這個角度考慮,如金陵客在《“不考語文”錯了嗎》一文中所述,今年上海幾所理工科高校決定不考作文,也有一定道理的。說此舉是“數典忘祖”,實在有點言過其實、有失公允了。當然,高校究竟考不考作文、怎麼考作文,可以坐下來研究討論,也應該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任何的“一刀切”、“一言堂”總是不妥的吧。(摘自: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