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芝說,父母覺得花6萬元讓一名小學生掌握英語和以英文授課的其他科目,不但負擔得起,並且值得。
可是市面上的“洋考試”花樣繁多,有教育界專家就向本報指出,一些父母不問海外學校資質,只想圖個留洋的虛名,並達到個人資產海外轉移的目的,沒有考慮到孩子混出“海歸”文憑後可能變成“海待”(找不到工作),這是不健康的社會現象。
不過,經歷過高考失敗的父母們則很無奈,他們相信,子女若不適合中國的教育制度,家長能做的,就是以僅有的經濟實力,為孩子鋪一條路另尋發展。
浙江一名孫姓父親告訴本報,兒子中學畢業模擬考全班排倒數幾名,要求兒子考進地級市裡的重點高中根本是奢望,更不必去想三年後的高考。因此,他過去一年來四處委托朋友尋找有海外合辦高中課程的學校,“花幾十萬(人民幣)學費也要把他送出國”。
另有一些家長,幹脆下決心帶著孩子移民。李英(39歲,家庭主婦)品嘗過高考失足、無奈改讀大專的苦澀,不想兒子也吃這種苦頭,他們一家早已作好規劃,正在申辦加拿大移民手續。
作為雙重保險,李英年薪超過百萬的丈夫也為兒子在上海一家民辦重點中學“贊助”了入學名額,確保在移民手續辦理期間,兒子也能在上海接受較好的教育。
李英說:“孩子在加拿大讀書沒有在中國這麼累,況且在外國鍍金後,兒子再想回中國發展,洋文憑總要吃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