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6日電/政府正積極研究低收入補貼,坊間亦有多個方案正在討論。其中,樂施會最新建議政府應重點推出低收入補貼,對象為有十八歲以下兒童、活於貧窮下的全職家庭。樂施會認為,政府重點支援有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可減少跨代貧窮。
據星島日報網報道,一直提出針對幼童為扶助目標的樂施會建議,政府應重點推出低收入補貼,對象為有十八歲以下兒童、活於貧窮下的全職家庭,為每名兒童津貼八百元,第三名起則津貼四百元;對申請者應簡單審查入息,不設資產審查。
樂施會認為,方案重點針對有兒童在職貧窮家庭,至少可減跨代貧窮,以目前本港有十八萬名在職家庭的貧童計算,每年低收入補貼開支十七億三千萬元,是坊間眾多方案中成本最小、對象最聚焦一個。該會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指出,投資下一代才是脫貧有效方法,方案已涵蓋七成在職貧窮家庭。
黃碩紅又認為,即使推出低收入補貼,亦不能取消關愛基金,因關愛基金可起“止血作用”,部分項目更應恒常化。目前每次檢討最低工資,落實需時,薪酬已嚴重滯後,令低收入家庭未能追上綜援家庭應付生活需要;她希望政府可同時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轉為每年一檢,並與通脹掛。
樂施會八月至九月一項有兒童在職貧窮家庭生活狀況調查訪問了四百戶近千五人,六成一家庭住私樓房,三成八家庭住公屋。結果反映,九成七人無領綜援,當中三成人表明不想被標籤。為應付子女生活需要,逾六成家長會減省自身醫療開支;逾七成家庭期望,政府推補貼時,應只設入息審查,毋須資產審查,否則如負面標籤。
樂施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曾迦慧指出,香港現有十五萬六千七百個在職貧窮家庭,調查反映,低收入家庭不願申領綜援免被標籤,但又活於貧窮線下,即使已賺最低工資,仍不足養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