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非遺新作 不拘一格重抖擻
http://www.CRNTT.com   2021-01-05 18:31:14


 
  作為人類非遺代表作的古琴藝術,在此次活動中呈現出來的樣貌令人激動,其中,既有陳一民、劉筆華等斫琴名家的新作,也有撫琴名手謝東笑新創的《木棉謠》琴曲。

  謝東笑指出,木棉花是廣州市花,木棉又稱紅棉,以開花紅色得名,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徵。本曲用古琴獨特的音色,借描繪木棉花的特質,以紀念英雄的革命先烈。

  而陳是強基於名曲《陽關三叠》創作的“琴景劇”更是邁多一步,以古琴主奏原曲,以簫作和奏,搭配表現古時友人間“折柳”“飲酒”的送別情景劇,用更為直觀的形式呈現曲中情,使觀眾更易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

  星海音樂學院團隊帶來的“嶺南的聲音”古琴重奏曲,則讓我們看到了非遺活態傳承與跨界創新的巨大可能。實際上,這是一台對嶺南古琴藝術加以創新改編的音樂會,運用了多首嶺南古琴名曲為創作元素,通過展演形式讓優秀作品獲得更廣泛的傳播。這個團隊已經完成的生態聲音互動裝置《竹韵流水》,通過聲音、視覺、觸覺等多感官融入場景,將古琴藝術無痕植入,讓觀賞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及心理感受。

  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成作品焦點

  此次征集活動面對的對象可謂不拘一格:一是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即廣州的代表性傳承人運用非遺項目傳統技藝創作生產的作品;二是跨界合作作品,即設計師或設計團隊與廣州的代表性傳承人合作,主要運用非遺項目傳統技藝完成的作品;三是文創產品,即將廣州非遺資源運用於其他領域的跨界作品。

  寬廣的征集範圍令各領域、各年齡層的創作者都能夠參與其中,較為全面地表現出廣州非遺領域創作的實力。在2020年10~12月的作品征集期內,社會各界共提交參展作品255個,均為2020年以來創作完成或創作中的新作品。2020年12月,經9位來自非遺領域和設計領域的專家評審,從文化性、藝術性兩方面著眼,評選出100個廣州非遺新作品,包括已完成和未完成兩大部分,接下來將進入進一步的創作和完善程序。

  紅色文化主題在這批作品中體現得相當突出。蘇昕正在創作中的通草畫《中國共產黨的紅色足印——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中共三大的籌備、召開、結束為創作脈絡,依托通草畫的藝術體裁,將以8~10個畫面的“長卷+連環畫”的繪畫形式呈現,以通草畫的傳統技法和團隊研究的創新技法“凸立畫法”表現,這組作品融合了紙雕的藝術表現方式,是既包含平面非遺畫作,又結合半立體浮雕的紅色文化創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