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歲月崢嶸。況覽鏡衰顔白髮生。憶荒原拓路,黃塵蔽日,禽遷獸遁,石走沙鳴。滄海桑田,人間奇跡,山水雲霞無限情。春來也、聽奔雷擊鼓,布穀催耕。
塞罕壩的事跡近年來廣為人知,幾代人治理荒漠,前赴後繼,終有成效,這首記錄其英雄壯舉的詩歌,頗具概括性,把這一事業的前後歷史及艱辛努力,以藝術的方式完美再現。
張紫薇寫“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的《浪淘沙·樊錦詩禮贊》,將樊錦詩對敦煌一見傾情的熱愛和長久堅持的守衛,寫得異常動情,也寫出了敦煌對文化的獨到貢獻:
古道漫風煙,散落詩篇。窟封寶藏不知年。應是前生心暗許?一見生歡。
帶路舞飛天,樂奏和弦。大同世界盡開顔。莫使珠光沉睡去,璀璨人間。
抗疫詩歌彰顯自我與國家的依存和融合
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人類,也考驗了中華詩詞的當代性。對奔赴武漢、湖北的白衣戰士的歌頌,對醫護勇士的歌頌,成為一種潮流。詩人們再次體會了個體與民族、自我與國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關係。
有些注重細節捕捉的詩歌尤其令人記憶深刻,比如王守仁《按手印》:
抗疫懸壺爭挽弓,神州處處起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