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合格率70%還是50%?
每一滴水,都有自己的來龍去脈。
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表示,水源污染,是自來水水質安全最大的問題。如果源頭污染,就會導致後續環節負重難行。
76.5%和70%,城市飲用水水源合格率方面最常出現的兩個數字,前者出自環保部《201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狀況》,後者曾被衛生部、水利部、住建部等公開提及和使用。
但從事水處理研究30餘年,並曾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任職10餘年的資深水質安全專家白康(化名)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飲用水水源合格率不足50%。”
哪個數字更符合實際?
2002年6月1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正式實施。根據標準,地表水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一、二類為飲用水,四類為工業用水和娛樂用水,五類為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爭議就出在三類水上。
標準論述:“三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三類水不能飲用。”白康認為,三類水含有較高的有機化合物,在檢測項目上,此項指標被量化為化學需氧量,也稱耗氧量(COD)。“三類水的COD含量在4~6毫克/升,但我們的常規處理工藝只能處理數值在4毫克/升以內的水。”
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所引起的反應是複雜多樣的。白康介紹說:“美國環保總署曾發布報告指出,有機化合物有可能致癌、促癌、導致突變,也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和生育能力。”
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專家劉睿(化名)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剔除三類水源,“中國城市水源的真正合格比例會大大降低。”
“水源污染太厲害,僅靠一、二類水,量不夠,也不現實。”劉睿坦承,在京津滬廣等多地水困的巨大壓力下,顧不上“吹毛求疵”了。
劉睿認為,標準不斷放寬,水源不斷惡化形勢嚴峻。“城市裡的工業排污,農村裡的農藥污染都在進入水源,雨水浸透後,污染不斷擴大,很難逆轉和修復。”
安全水源已成為稀缺資源。在白康看來,地大物博的中國“清水”越來越稀缺。“北方水量不足,地下水被過度開採後普遍出現硝酸鹽超標現象,容易誘發血斑病。南方水系發達,但一些湖泊河流被圈為水產養殖場,飼料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質長期積累,導致氮磷超標很常見。”
偶爾在深山老林,可見清澈見底的山泉水,白康都忍不住“連喝帶拿”,“乾淨的水源成了奢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