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香港大學3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逾六成港人受“亞健康”徵狀困擾而影響日常生活,而壯年人士最受“亞健康”問題影響,專家建議從身體、情緒和社交方面著手改善。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健康”不僅指沒有生病或體質健壯,而是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三方面均處於良好狀態。“亞健康”是指即使一個人身體沒有出現明顯徵狀,但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現不適,而處於介乎健康和生病之間的身體狀況。
“亞健康”的主要徵狀包括頭暈頭痛、經常疲倦、胸悶、眼睛疲勞、腰酸背痛、容易氣促、消化不良、容易感冒、容易煩躁、怕冷、記憶力變差、喉嚨痛、難以集中精神、失眠和情緒低落等。
為了解港人的“亞健康”狀況及其對市民生活構成的影響,香港大學在4月份訪問了535名年齡介乎18歲至65歲的香港市民。結果顯示,97%受訪者在過去3個月曾出現至少一項“亞健康”徵狀,其中以眼睛疲勞、腰酸背痛和經常疲倦最為普遍,並以30歲至49歲的壯年人最受影響;25%的人經常出現3項或3項以上“亞健康”徵狀。
結果還顯示,64%被訪者認為“亞健康”徵狀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其中最多的是認為工作受影響,其次是感到沒精神或能量做任何事,以及家庭和人際關係受影響等。
另外,運動量和睡眠素質與“亞健康”徵狀有明顯關係。調查指出,運動量不足的受訪者出現“亞健康”徵狀的頻密程度較高。每天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的受訪者也較多出現“亞健康”徵狀。
港大健康及社會工作學教授陳麗雲指,“亞健康”問題在香港十分普遍,卻容易被忽略,而它與癌症的發生不無關係,建議市民從身體、情緒和人際關係三方面下功夫,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她表示,除了在飲食方面少肉多菜、睡眠充足,也要做適量健體運動,以及舒緩情緒的活動,如聽音樂、冥想等;社交人際方面要學會珍惜、感恩、欣賞別人,這都可有助保持心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