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術前加強患者營養支持
以前只聽說過有些患者手術前要禁食,這加強營養支持是怎麼回事呢?
李寧主任說,在早前,外科醫生有時忽視了患者的營養狀況,把人拉來就開刀,結果那些營養狀況不好的病人容易出現手術切口或是肺部的感染。現在醫生們都已意識到營養的重要性,手術前會給患者做營養評估,對於評分中等及以下的病人,先給予腸道營養補充或靜脈輸液補營養。
比如,有種叫穀胺醯胺的營養物質能促進腸道黏膜生長,防止腸道細菌跑到血液中,補充蛋白等營養的同時,還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有助於降低感染概率。
2、 術前手術部位不刮體毛
據許多高年資的外科醫生回憶,在早年時,他們一般會在手術前一天,用普通的剃須刀刮掉患者手術部位的體毛,為的是方便手術。但現在絕大部分的醫院已經不這麼幹了。
李寧主任說,考慮到刮體毛可能會使皮膚破損,從而增加感染概率,現在大部分的患者在術前他們已不刮體毛,除非碰上有體毛遮擋手術部位的情況,也不用剃的,而是採用剪的方式,再配合清洗消毒。
3、 術前或是術中使用抗生素,而非在術後
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中,抗生素是在發生感染後該用的藥,其實早前的臨床醫生也都是這麼幹的。但世衛組織表示,這樣是不對的,在術前或術中預防性用藥可以更有效也能更省錢。
李寧主任說,一般他們會在手術前半小時的時候給患者用一定量的抗生素,如果手術時間超過2小時,在術中還會再加用一點,這是因為,這個時間是最容易發生感染的階段,此時用藥可以讓抗生素的有效濃度達到最高,把藥用在點子上,預防效果自然也能達到最佳。至於術後用的抗生素不能算是預防而是治療。
4、 術中保持正常體溫
以前臨床醫生們都忽略了患者體溫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原來隨著患者體溫的下降免疫力也在下降。近年來,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李寧主任說,考慮到患者手術部位暴露,手術室環境的溫度始終保持在較適宜的25℃左右。而給患者手術部位衝洗的水,太冰的也不行,得接近體溫比較好。
(來源: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