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無所不能、包治百病”是第一面“照妖鏡”,特別是對於發生機理複雜的惡性腫瘤來說,更不可能“以一敵十”。
“這類偽科學還有一個特點,沒有具體的研究機構和研究事件。如果它是個真事兒,就應該有具體的科學研究項目和科研成果數據,就應該在國際或國內腫瘤大會上進行成果展示。”支修益解釋,“如果明確說是美國某某大學的某個科研所或科學研究團隊的工作成果、進行了系列實驗研究表明,那其他科學家團隊就應該可以驗證這個研究,或者在全球腫瘤大會ASCO或國內腫瘤大會CSCO會議上介紹其研究成果和數據。”
而香港MDX醫療集團發布“DCV癌症疫苗”沒有披露任何的臨床試驗數據、相關臨床驗證如何推進,三期臨床研究效果如何,有沒有相關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布,哪些科學家科研團隊參與了研究工作。說白了,這個成果就像憑空產生,無法“溯源”。
“憑空產生、無法溯源”是第二面“照妖鏡”,“商業操控、因利炒作”則是第三面“照妖鏡”。
“一個假新聞的產生雖說是憑空的,但一定是有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支修益說,抗腫瘤新藥研發和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尤其到臨床驗證階段,需要的資金量數以億計。
這時炒熱概念、抬高股價、融進資金等方法成為很多資本玩家的高招,而假新聞也成為他們“玩轉”資本市場的跳板之一。銷售業績和關注者,只要占著一頭,這波操作就可能吸引到投資,成為商業操控的所謂“典範”。正如有媒體分析的,其商業本質就是“割韭菜”。
別讓偽科學“炒糊”了腫瘤疫苗
這是一個關於腫瘤疫苗的謊話連篇的謠言,但“腫瘤疫苗”卻是近些年真真切切的新型生物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