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童眼觀世:音樂治療
http://www.CRNTT.com   2020-08-21 11:33:29


  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大公報刊登梁戴文章的內容說,由於疫情關係,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大受影響,身邊有幾個好友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抑鬱,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筆者除了經常打電話閒聊外,還介紹她們聽音樂,協助紓緩緊張情緒。

  俗語說,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但原來音樂還可治療身心。在外國,音樂治療師已是一個認可的職業。最適合接受音樂治療的對象包括,自閉症患者,弱能人士,情緒障礙症患者,抑鬱症患者,腦退化症患者,中風人士等。近年香港部分的醫院也有提供音樂治療,例如基督教聯合醫院、瑪麗醫院。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原來音樂可以救人。話說,BBC音樂主持人克萊蒙絲.伯頓─希爾今年初在紐約一場音樂會中突然暈倒。醫生急救時,發現她出現大面積腦出血,要進行開顱手術,切掉一半頭骨。

  希爾昏迷十七天期間,她的親人們把希爾喜歡的音樂匯總起來經常在她的床頭播放。在播放勃拉姆斯的音樂時,當時仍昏迷的希爾,左腳卻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打著。之後約一個星期,正當醫生移除希爾的呼吸管時,揚聲器中正好播放希爾最喜歡的一首樂曲,施特勞斯的《明天》(Morge)。這個時候,希爾居然可以用那隻能動的手突然抓住朋友的手腕。現時已康復的希爾這樣形容她從鬼門關走出來的經歷,她說:“是音樂救了我,令我康復。”

  擴大來說,若整個人類社會都病了,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愈來愈多紛爭,音樂可否拯救世界?中國人以不咬弦來形容雙方關係繃緊,以“琴瑟和諧”來比喻夫妻和睦。以前古人形容一個社會出問題,稱之為“禮崩樂壞”。

  一個社會就如一個大樂團,大家有不同的分工,如果想奏出一首交響曲,需要大家各盡本分,需要“和”。其實,音樂不單可以治療個人,還可以治療一個社會。一個懂得欣賞音樂的民族,一定是比較和諧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