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當下,短視頻平台已成為大家消遣消費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一些“神醫”盯上了這個市場並開始瘋狂表演。據新華社報道,這些“神醫”並不是醫生,更不是來自醫學世家,而不過是一群“群演”在按劇本演戲而已。“神醫”是幌子,賣假藥賺錢才是目的。一些消費者不但錢財被騙,疾病治療也被耽誤。“神醫”公然行騙,監管部門必須依法嚴懲。
“神醫”將短視頻平台當成新江湖,社會危害性隨之大增。電視台的養生類欄目,主要針對當地的中老年觀眾,在時間上多集中在深夜等時段播放,影響有限。但短視頻打破了地域、受眾、播出時間等局限,傳播面更廣。且短視頻上的“神醫”不會照搬在電視上的傳統做法,一定會有所改進,其他短視頻的一些博眼球做法,比如提升短視頻的趣味性與幽默感等,“神醫”都可以借用,因此,與電視上的傳統做法相比,“神醫”在短視頻上表演更有欺騙性和傳播力,假藥也賣得更多、更遠。
另一方面,短視頻裡“神醫”給監管帶來了更大難度。雖然電視上的“神醫”也使用假名,但電視台無法搬走,執法不難找到責任主體。然而,網絡具有隱匿性,“神醫”化名出鏡,核實身份比較困難,再加上網絡傳播的時效性很強,或許等查出一點眉目,短視頻早已下架,“神醫”也銷聲匿跡。網絡還具有跨區域的特點,說不定短視頻在甲地製作、在乙地發現,推銷丙地的假藥、上當的卻是丁地的網民,不僅不同地方很難協調執法,而且執法成本大增。
新現象處於萌芽狀態,治理相對容易,一旦形成氣候甚至成為頑疾,治理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積重難返。因此,對於短視頻平台上出現“神醫”這種現象,越早整治越好,且早期打擊務必力度加大,用足夠強大的震懾力,讓後來者不敢效仿。視頻平台對於視頻內容具有監督審核責任,監督審核不力則要連帶承擔後果,平台也應認真履職,與監管部門一起,堵死“神醫”行騙的這個新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