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溫哥華9月14日電/ 美國空軍部長邁克爾.溫星期二說,美國應該把它研發的高能微波裝置之類的非致命性武器先在國內的控制騷亂或者警察行動中試用,然後再在海外用於軍事目的,以避免受到國際輿論的批評。有關專家認為,由於人體對非致命性武器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即使先在美國人身上試用,也會因為這些武器對人體的傷害程度而招致指責。美聯社報導,美國研發的這些非致命性武器發射的電波如果擊中人體,就能使這些人的反抗能力下降,其中有些武器還可以發出短暫、強烈能量的脈衝,破壞一些電子裝置。
據《美國之音》報道,台灣軍事雜誌《尖端科技》的主編張立德在接受《美國之音》中文部記者採訪時介紹了高能量微波非致命性武器的性能。他說:“它其實應該算一種非傳統武器,只是它的功用正好也可以拿來作為非致命性武器。它的作用是發出高能微波,產生電磁能,來毀壞對方的戰車、飛機、飛彈的電子設備,讓它們失去功效。你把它的能量稍微降低一點,如果用來照射比如說示威抗議的民眾或者是暴徒和恐怖分子的話,因為微波會使體內的水份子快速的振動,有點像微波爐的功能,就是會產生熱,那當然人就會覺得很不舒服,就會失去抵抗能力。”
*擔心引發強烈抗議*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空軍部長邁克爾.溫表示,在戰時使用像高能微波裝置之類的非致命性武器可能會導致那些被擊中的人就他們的傷害或健康問題提出的強烈抗議。他說:“如果用非致命性武器擊中某些人,而他們聲稱受到了不應該受到的傷害的話,就會受到世界媒體的抨擊。”
據美聯社的報導說,空軍部長邁克爾.溫說,先在國內試用非致命性武器的目的基本上是為了公共關係。他說,先在國內試用它們比較容易避免來自外界有關安全考慮的質疑:“我們需要先在國內對美國人使用它們。如果我們不願意對自己的公民使用這些武器,我們就不應當願意在戰爭期間使用它們。”
*張立德:難界定適當微波能量*
台灣《尖端科技》雜誌主編張立德指出,由於人的體質存在著差異,像微波這一類的非致命性武器如果設置不對,也會對有些人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他說,由於美國注重人權,因此一旦這些非致命性武器在美國國內使用不當,也會招致強烈批評。他說:“微波如果能量強一點的話,其實就是致命性武器。如果把能量調弱一點的話,它就是非致命性武器。是每個人體質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到底什麼是一個適當的微波能量,這也很難界定清楚。我個人是不覺得把這個微波武器從國外搬到國內弄就可以降低爭議性,因為示威群眾可能正好身體狀況不是很好,萬一原來認為OK、安全的能量照在他身上也造成了傷害,永遠難以平復。那麼這個爭議性還是很大。特別是在以人權為主的美國,如果發生這種事的話,人民是很難原諒軍方或者執法單位使用這種裝備武器。”
美國空軍對有關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發提供了資助。不過,空軍部長邁克爾.溫說,在對人體的傷害問題被醫學專家審議和解決之前,空軍不會繼續在這一項目上投資。他說,目前軍方的醫學專家仍在對這類武器進行審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