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特種部隊滲透進行敵後偵察。(資料圖) |
這段時間,美國對中國軍力的討論、各種猜測比較多。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對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法倫上將(現已調任中央戰區)的採訪。通過和他的交流,我得出的啟發是:對中國軍力的猜測,只是美軍的表像。事實上,在目前的國際安全環境下,美軍不會與中國為敵。而中國軍隊大膽地“走出去”,則更能證明中國不僅能夠成為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的“戰略夥伴”,還可以成為維護世界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力量。
在採訪中,法倫談到,中美兩國都有人認為這兩個大國存在發生某種衝突的可能性。但是,這並不是正確的推測,相反,他認為中美雙方通過“接觸”得到的好處比不利因素要多得多。中美兩軍關係在2006年獲得很大改善,這和法倫堅持推行“接觸政策”是有一定關係的。
對法倫來說,“接觸政策”不僅使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的封閉制度中“走出來”,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美國也從中國發展中得到切實的好處:在政治上,雙方在國際事務中合作;在經濟上,美國民眾從中國得到物美價廉的產品和一個巨大的貿易夥伴。
如果說美國在70年代尼克森政府時期對華實行“接觸政策”有助於使中國成為一個開放的、生機勃勃的、正在崛起的大國,那麼,繼續這一政策將有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從參與的角色走向領導的角色,並且在恐怖主義、種族爭端等問題影響國際形勢日益嚴重的趨勢下,和其他大國重建國際安全秩序。中美兩國只有繼續“接觸”下去才有機會發展一種堅固的“戰略夥伴關係”。
作為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法倫顯然很具有“戰略眼光”。他觀察到,中國軍隊正面臨走向世界、在世界範圍發揮更大影響力的新契機。他說,就像中國經濟和外交不斷對外拓展一樣,中國的軍隊也在從建國至今幾十年只關注中國內部事務,向更加關注國際事務轉化和演變,而且將不可避免地走出國門。2006年是中國軍方參加國際維和行動以及和多國舉行聯合軍演的豐收年,中國軍隊走向世界的步伐已經從試探性的、試驗性的轉為實質性的。因此,美國的政策也隨之轉化和演變:法倫沒有說中國軍隊的“威脅”,而是邀請中國和美軍一起成為亞太地區的穩定的力量。
另外,美國放下唯一超級大國的“身段”,願與中國至少是在亞洲做“並列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伊拉克和反恐戰爭的拖累。上至美國總統,下至美軍中央戰區直接負責反恐戰爭的中低層軍官,在2006年年初都開始公開承認反恐戰爭將是一場“持久戰”。
中央戰區的許多軍官估計,贏得這場關於“信仰和理念”的戰爭需要至少20年。而美軍的實力和注意力被反恐牽制的這20年時間,將正是中國軍力得到更大發展、國防理念向現代化和全球化轉型的關鍵時期。國際局勢需要更多穩定的、重建和維和的力量,中國軍隊的各種條件已經成熟,而美國又不得已需要幫助,邀請中國軍隊更多參與國際合作是美國應該做出的理智選擇。
全球化以及國際安全局勢的動盪,將推動各主要國家的軍隊加快多邊合作的進程。一個國家的軍隊到外國訪問、演習和訓練將變得更加平常,軍隊在承擔本國防務任務的同時,通過多邊框架擔負地區性的或是國際性的援助、巡邏或維和責任已經成為趨勢。抓住這一機會,中國軍隊不僅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風範,還可以通過中美兩軍合作的具體實例,積累雙方的瞭解和互信。這些都是表面上中國軍力被人議論,實際上卻存在很大契機的重要原因。(作者:隗靜——旅居美國的著名媒體人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