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份報告中的戰術核武器部分中,關於空投戰術核武器提到了如下內容:
鑒於中國對其核武庫守口如瓶,我們不能夠從中國和美國的報告或非機密的消息來源中斷中國是否擁有戰術核武器。儘管沒有確鑿證據,我們還是估計中國擁有一小部分戰術核彈,可以裝備在幾十架戰鬥轟炸機上一些報告和事件(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舉行的幾次模擬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演習)強有力地表明中國可能已經發展了少量的戰術核武器,但是究竟是什麼武器以及這些武器什麼時候服役的就不得而知了。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在酒泉生產鈈就引起了外界的猜測,認為中國正在發展戰術核武器。因為根據蘭德公司的研究,“鈈是生產戰術核武器的材料,給中國生產戰術核武器提供了技術手段”,“戰術核武器會彌補中國常規武器的不足。”
根據1976年中央情報局的分析,在中國缺乏戰略核武器的情況下入侵者對中國使用戰術核武器,中國把核導彈和核轟炸機的戰術運用視為對其進行反擊的一種手段。當時,儘管飛機容易被對方的防空系統擊落,但其投射的核彈要比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高很多。因此中央情報局認為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部署戰術核武器不足為怪。但是,基於中國對彈頭設計的掌握程度,中央情報局卻認為中國不大可能發展某些戰術核武器,諸如核炮彈、戰鬥機攜帶的核導彈及核魚雷等。
美國國防情報局則在1984年認為,中國有一小批具備核攻擊能力的飛機可能會配備戰術核炸彈。該機構還預測中國在下一個1O年中會發展一支頗具規模的戰術核武器力量,包括核炸彈、核炮彈、短程彈道核導彈及空對地核導彈等。
然而,在1984年11月,僅僅在它作出上述預測7個月後,美國國防情報局又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手冊,該手冊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認為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生產或部署了戰術核武器。但不管怎樣,中國都可能會發展戰術核投射系統。中國的一些核子試驗是低當量的,這表明其有發展戰術核武器的意圖。
在1972年1月7日,一架改進型強一5A攻擊機在羅布泊投下了一枚8000噸級低當量的核炸彈,採用了高空投彈技術。這次試驗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中國攻擊機被用來投射核武器,而且根據美國國防情報局的說法,這是一次戰術核武器試驗。幾個月後,該局估計中國擁有0到25枚可由強一5或伊爾一28飛機投放的戰術核炸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