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擔任英國首相十年、致力於北愛爾蘭重建和平、後跟隨美國加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布萊爾,九日在英國中部塞奇菲爾德選區公開宣佈,即日辭去工黨領袖職務,並表示將於今年六月廿七日辭去首相職務。《澳門日報》今天就此發表社論,指出布萊爾可說是英國最成功的領袖之一,但最終卻因為伊拉克戰爭問題蒙上污點。
社論表示,布萊爾在講話中回顧了在任十年來領導工黨和英國所做的工作,強調“一直將英國的國家利益放在首位”。關於他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功過,布萊爾說:“我的決定也許錯了,但我做的是當時我認為對我們的國家而言正確的選擇。”
在《時代》雜誌最近公佈的“二○○七年度世界一百名最具權威與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中,布什作為全球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竟名落孫山,與他當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增添了許多孤兒寡婦脫不了關係。對布什亦步亦趨、隨聲唱和的布萊爾,自然也陷入與布什同樣的境地。
社論稱,在剛剛結束的英國地方選舉中,執政工黨一如所料受挫,雖然布萊爾強辯工黨並未如預計般“慘敗”,並深信這是工黨贏得下屆大選的“良好跳板”。但工黨失去了半個世紀以來對蘇格蘭議會的控制權,已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大敗”、“小敗”、“慘敗”抑或“落敗”,總而言之是“敗”。布萊爾自揭執政十年所犯失誤時,避口不談伊拉克問題,但毫無疑問,伊拉克問題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大敗筆。
其實,撇開黨內種種醜聞不說,若要評論布萊爾十年功過,他的政績算是相當不凡。布萊爾上臺之後,在英國、美國和愛爾蘭的共同努力之下,包括新芬黨在內的北愛各方一九九八年四月簽署《星期五和平協定》,成立權力共享的地方議會和自治政府。
今年五月八日北愛爾蘭地方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北愛和平進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幾乎都在布萊爾執政期間。因此,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促進北愛和平進程是布萊爾執政十年的最大政績。
社論表示,經濟上的發展和政治上的改革,可以說是布萊爾執政十年來給英國帶來的最大貢獻。尤其是失業率,由於布萊爾政府在公共領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使英國的失業率降到了百分之五點四,令無數歐洲國家欽羨。
另外,布萊爾政府還不顧僱主反對,於一九九九年引入了最低工資制,保障了中低收入者的權益。不過經濟學家也指出,布萊爾時期英國經濟的發展與同期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密不可分。
布萊爾另一重大貢獻是帶領英國融入歐盟,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並給歐洲帶來了活力和很多新思維,在歐盟擴大、歐盟共同能源政策、抑制全球氣候變化、消除非洲的貧困等領域留下了可觀的遺產。
社論指出,如果從整個英國歷史來看,布萊爾和前首相戴卓爾夫人旗鼓相當,都在英國的發展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他們的遭遇也有點類似。一九九○年,戴卓爾夫人也是在很難堪的情況下黯然下臺。
可是如果回顧過去半個世紀,尤其是七十年代,英國曾經被認為是歐洲的病夫;能夠把英國帶到今天,在國際社會有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戴卓爾夫人功不可沒。同樣,也可以引用到布萊爾身上。
布萊爾卸任後可能希望人們記得他在內政等方面的大刀闊斧改革的事蹟,但功過由人評說,伊拉克戰爭可能還是會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這名人氣十足、曾是“一八一二年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最終竟要落得在一片喝倒彩聲中黯然退位的淒涼下場。布萊爾從輝煌走到沒落,可說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