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即將告別長達10年的“布萊爾時代”。 |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英國外交大臣貝克特16日將訪問中國。同時英國即將告別長達10年的“布萊爾時代”。在此時刻,中國專家學者認為,中英關係不會受到英國首相更迭的影響,仍將穩步發展。
英國首相布萊爾日前宣布將於6月27日正式卸任首相職務。“對華政策是布萊爾執政期間的一個亮點。”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振崗說。他曾於1997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駐英大使,認為布萊爾在任10年間,中英關係“得到了長足發展”,而這樣的發展還有望穩步推進。
馬振崗說,布萊爾在任期間,中英兩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確定包括貿易投資、金融、能源、教育、文化、科技、環境、衛生和可持續發展等重點合作領域﹔兩國建立領導人年度會晤機制,高層互訪頻繁。
香港問題曾經是中英關係中的一個重要議題。馬振崗說,1997年布萊爾上台後,一直主張香港應該成為兩國關係的橋梁和紐帶而不是障礙。香港回歸10年來,英國政府對“一國兩制”的成就持肯定態度。
中國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將英國政府的外交風格形容為“務實”。他認為,英國外交政策中對全球戰略和經濟利益的考慮明顯優先於意識形態,向來主張多邊參與的布萊爾對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發展比較重視,英國內閣主要成員認為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在各方面都對英國有利。在接替布萊爾的人選中,呼聲最高的英國財政大臣布朗也同樣務實。因此有理由相信中英關係的未來發展令人樂觀。
正如貝克特所說,英中兩國關係現在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她即將對中國的訪問是增進兩國關係的“一個重要機會”。馮仲平指出,現在英國越來越多人認為中國應該發揮與其國際地位、綜合國力相符的作用,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中英兩國經貿關係的迅速發展即是雙方戰略上對彼此認識的重要表現。2006年雙邊貿易額達306.7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增長超過30%。英國對華實際投資達140億美元,目前是歐盟成員國中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對於其中英國有較大赤字數額,專家認為,向來崇尚自由貿易理念的英國並不主張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正如它反對限制中國產品出口歐洲。因此未來中英經貿雖有摩擦但不會影響雙邊關係的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馮仲平也指出,中英關係未來發展仍存在變數。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對華政策不可避免會受到歐盟對華戰略定位的影響。對於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鑒於英國與美國在此方面保持高度一致,馮仲平認為若美國態度依舊,則英國首相更迭後該類問題仍難以得到解決。
“中英兩國各自未來的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雙邊關係的質量,因此兩國只有更好地解決自身內部問題,才能使未來中英關係向著更加健康、更符合兩國國家利益的方向發展。”馮仲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