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全球近70個國家支持禁止使用集束炸彈的國際公約,並且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率先付諸行動,然而,作為集束炸彈最大生產國的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卻齊聲反對禁用。
文章指出,日本也是反對禁用集束炸彈的國家之一,其理由是“集束彈構成問題,是因為攻擊的一方使用它。至於那些需要自衛的,目前尚無其他選擇。”
這樣的辯解居然成立,換作是伊朗或朝鮮,情況必將極不一樣。這就是強權國家與弱勢國家的區別。
文章表示,其實,用集束彈來自衛,才是國際社會要禁用集束彈的重點。當一方受到攻擊,最常採取的自衛方式就是進行反擊。譬如,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遊擊隊開戰期間,以色列就曾大量以集束彈轟炸黎巴嫩,以色列就是以自衛為藉口。而今,戰爭結束了,黎巴嫩平民卻活在隨時會被炸死的陰影中。
據估計,全球有4億4000萬枚還未引爆的集束彈,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阿富汗、寮國、黎巴嫩和伊拉克。這些國家的百姓每天生活在恐懼中,但誰來關心他們了?
禁用集束彈國際會議成果不大的新聞,也許鮮有人會注意到,大家一般上都只看到伊朗和朝鮮又做了甚麼“悖逆”的事;持續發生的集束彈危害鮮有受到國際的關注,膠著的伊朝核問題卻幾乎天天獲得追蹤報導。
文章認為,沒有獲得強權大國的支持,禁用集束彈國際公約既使獲得近70個國家的支持,又有甚麼成果呢?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有鑑於此,一些勢小的國家即便不自量力,也急著要窮一國之經濟來發展軍力,以求“自保”。
已經有無數人在各種場合,疾呼打破世界大國在國際會議的壟斷格局。但在利害關係環環相扣的現實世界裡,終究還是拳頭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