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軍方的戰略優先是遏制台獨,因此大陸軍費的增加首先與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息息相關,這方面的軍備甚至也包括核武器的發展。 |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西方輿論近來密切注意中美軍事關係的微妙變化,並且議論紛紛。作為中國和美國之外的第三國英國,其媒體也有不少關於中美軍事關係及其趨向方面的報道和評論。
五角大樓報告 吹起刺骨冷風
“英國衛報”著名專欄作家西蒙•提斯多爾(Simon Tisdall)於2007年6月12日發表的一篇外交評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評論指出,五角大樓關於中國軍事發展的年度報告“為中美關係掀起了一陣刺骨的冷風”。該報告對中國的評價是“迅速崛起的地區政治和經濟強國同時帶有全球野心”,這迫使華盛頓對中國軍事飛速發展以及中國戰略目標表現出極度的擔憂。美國人堅信,北京的近期目標雖仍局限在臺灣海峽,但它同時也在亞太地區擴大著自己的勢力範圍,正在為未來可能爆發的資源或領土爭端而進行戰略準備。
在美國國防部的年度報告出籠之後,美國朝野人士似乎都在關注解放軍海軍的SSBN----正在裝備過程中的、載有彈道導彈的核潛艇艦隊(Nuclear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s)。加之解放軍今年年初所成功進行的太空反衛星武器試驗(ASAT),以及(ASAT),以及其他重大的軍備發展,“中國人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美軍支配的常規戰場、宇宙空間和網路空間”。五角大樓的決策者因之抨擊中國政府“言行不一”,軍備發展與“和平崛起”的宣傳“嚴重脫節”。
幾個星期以來,中國政府、軍方和學術界對五角大樓的報告進行了嚴厲的反駁,政府文件和學術文章總數多達百篇,而美國關於中國軍事崛起的報導評論則多得難以統計。
解放軍高級將領 再度語驚四座
6月13日,不少西方媒體都轉載了路透社駐華記者發回的一篇報道,該報道比較詳細地引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部主任楊議(Yang Yi)將軍的文章。楊將軍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須加強進攻能力”;儘管不應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但也應該建立一支有效和強有力的“核打擊力量”。
路透社注意到楊將軍的文章正值華盛頓和其他西方國家大肆叫囂“來自中國的威脅”。似乎就是為了對西方作出直接回應,楊將軍聲稱,“中國的武裝力量雖不為戰略擴張而存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不能具備軍事進攻的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能力應該既包括防禦、也包括進攻”。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研究部是中國軍隊戰略研究領域中的最高學府,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許多高級將領都曾在那裏進修或研讀,一向被認為是中國軍方軍事戰略決策的高級智囊機構。因此,楊將軍的文章很可能不僅僅代表他個人的看法。
中國軍方的戰略優先與核戰略趨向
中國軍方的戰略優先是遏制台獨,因此大陸軍費的增加首先與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息息相關,這方面的軍備甚至也包括核武器的發展。
路透社引述了由美國科學家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所披露的最新研究結果,解放軍僅有大約200枚核彈頭,遠遠少於美軍的10000枚;同時,解放軍僅有大約20枚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攻及美國本土,而美軍能夠打到中國大陸的洲際彈道導彈則多達830枚。
某些西方軍事觀察家認為,中美之間這一核力量的嚴重失衡“將有可能迫使北京最終放棄其奉行多年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
不久前,美國陸軍戰爭學院(the U.S. Army War College)學報發表了美國著名“解放軍問題研究專家”拉瑞·沃特采爾(Larry Wortzel)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在關於是否應繼續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諾的問題上,存在著十分“激烈和公開的”辯論,大陸非軍方國際戰略專家、解放軍青年軍官和高級將領都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利弊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中美軍事筆戰”還在進行之中;不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至少能幫助人們洞察中美軍事關係中的許多細枝末節,從而對中美關係的全局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