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最近兩天,好消息接連不斷。國際企業發展局前天發布預測說,到2009年,新加坡外貿總額將從去年的8100億新元,增加到1萬億;到2015年,這個數字還將上升到1萬6000億,大約爲國內生産總值的五倍。
社論表示,昨天,貿工部也公布數據,預估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産總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2%,與今年第一季相比增長12.8%,這個幅度遠遠超出了業界原來的預測。有關分析認爲,若這一强勁勢頭保持下去,我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就有可能向去年7.9%的水平邁進。
第二季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攀升,主要得益于製造業的强力回彈和建築業的旺盛景象。這一形勢再次凸顯了新加坡作爲東南亞地區一個“經濟樞紐”的地位,對國際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積極而明確的信息。
社論指出,在保持國內經濟以較高速度增長的同時,利用一切機會和條件擴大對外貿易,是新加坡必須始終堅守的一個關鍵目標,因爲這是支撑新加坡長期繁榮的最重要支柱之一。過去20年,新加坡對外貿易總額一直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年平均增長率爲10%。對于這麽小的一個國家,有如此高的增長幅度以及貿易總額,無疑是相當驕人的。
說白了,貿易在新加坡的生存和發展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聽起來好像很簡單,很多國人甚至也許會覺得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只要看一下可以拿來做貿易的有限資源,我們就知道新加坡在國際貿易中的處境,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困難。現在擁有如此巨大的貿易額,無异于“無中生有”。
社論稱,我們之所以强調這一點,目的還是爲了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從經濟全球化當中,所有國人都是受益者。部分國人從個人的處境考慮,對某些開放措施,包括引進外來人才的政策有不同看法。雖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是片面的。新加坡只能在繼續開放中保持繁榮,否則,任何事情都做不成,人民的就業、醫療等等實際問題都不可能解决。
國際企業發展局公布的資料再次證明,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的地位,正在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除了歐美、日本等傳統的貿易市場繼續占有重要地位之外,中國和印度在新加坡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正呈現後來居上的趨勢。隨著中印兩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擁有特殊優勢的新加坡,將開拓出更大的增長空間。
社論指出,正因如此,李光耀資政近日非常有信心地指出,新加坡正處于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時期。他說,只要不發生戰爭或者發生石油危機,新加坡就能抓住目前的大好機遇,在未來五年之內變得更有活力、更加繁榮。從東亞地區的發展大勢來看,我們堅信,李資政對前景的展望和判斷是經得起考驗的。
問題是,大好形勢和機遇都在眼前,我們如何對待?是否所有人都看到了機遇?是否都有能力抓住機遇?是否願意爲未來的挑戰做好必要的準備?
形勢越是大好,我們就越有必要如此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