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2007年7月12日,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公佈了2006年全國及各地區單位GDP能耗的情況,從全年能源消費情況看,我國單位GDP能耗三年來首次由升轉降。但是,全國除北京以外,其他地區都沒有完成2006年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標任務。按照國家 “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全國單位能耗需要比2005年下降20%。半月談就此刊文指出,我國當前節能減排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4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時,連續用了六個“不”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識不到位、責任不明確、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實、協調不得力。
文章分析說,這六個“不”,深刻地概括了當前一些地方在執行節能減排任務時存在的頑癥。正是由於以上原因,節能減排工作在許多地方仍停留于“小打小鬧”,遠沒有達到國家和人民所期望的“傷筋動骨”的地步。記者在採訪調研中,會診了當前節能減排行動中具有典型性的五種“怪象”。
怪象一:紙上談兵,“只見口動不見腳動”
去年節能減排指標下達後,一些地方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沒有同步出臺,有的抱著“邊幹邊看”的心態,節能減排推進乏力。
儘管“黑色數據”表明資源環境達到難以承受的底線,然而,記者隨“中華環保世紀行”赴基層調研發現,這些存在問題的地區官員,說起節能減排頭頭是道,但多停留在“傳達、通知”的層面。記者詢問上半年節能減排的效果,他們的表述要麼是 “截至2006年底”,要麼是“近幾年來”,要麼是“未來3年準備……”,全是模糊概念。至於今年上半年到底關停了多少小電廠或小造紙廠,不是沒有數字,就是王顧左右而言他。
專家點評: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毛如柏說,節能減排的執行力如何,事關國計民生大局,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但現在一些官員總強調貫徹執行需要一個過程,一些投入還不能確保到位,一些地方和企業認識不統一,一些違規的優惠政策一時難以清理等。節能減排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不能再搞“吹風”,走形式主義。
怪象二:大搞“拖延術”,“限改令”成“護身符”
為了增加稅收,一些地方對於必須關停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能拖一天就拖一天,早晚要關的就儘量晚關;限期可長可短的,就儘量拉長。上“黑名單”的企業有了“大限”,反而在加足馬力生產。
長江荊州段多家造紙企業長期違法將生產廢水直排長江,嚴重威脅下游用水安全。今年 3月,湖北荊州市啟動了“造紙行業專項治理”,要求這些企業限期內通過技術改造實現達標排放。然而本刊記者調查發現,面對“限改令”,一些造紙企業排污行為不減反增。一個紙廠“老闆”甚至直言,有“限改令”,起碼這一兩年企業生產排污沒人干擾,最後怎麼樣,走一步看一步。
專家點評:“中華環保世紀行”執委會主任何嘉平說,一些企業為何敢頂風排污?這是因為環保部門對他們的處罰多是“限期治理”,而非立即關停。就“限期”而言,顯然有了彈性空間。除一小部分經過技術改造的企業可以實現排放達標,多數企業由於設計及投入上的原因,根本不可能按期實現達標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