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防哨所士兵在升國旗。(新華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10月3日電/蜿蜒寬闊的黑龍江上,身著軍裝和橙紅色救生衣的中國邊防戰士乘著巡邏艇迎風疾行,在江面劈出一條浪花涌動的白色長龍,對岸依稀可見的俄羅斯哨樓和村莊瞬間被遠遠地拋在後面。
在界江上巡邏是中國邊防戰士的日常任務之一。然而,像這樣在黑龍江上暢游無阻的情景在過去中蘇關系緊張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
新華網報道,“過去,兩國在邊界上陳兵百萬,界江兩岸碉堡和塹壕林立,鐵絲網後是對准對方的槍炮,劍拔弩張的局勢使界江成爲一道雙方不敢涉足的禁區。”駐扎在黑龍江漠河縣的中國邊防某團團長賈倫說。
如今,這條邊界已經不再是敏感區域,哨所和監視點的數量也比以前大大减少。這一變化已出現在中國與鄰國22000公里的邊界上。
中國2006年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已與12個鄰國簽訂陸地邊界條約或協定,解决了曆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幷正在同印度、不丹談判解决邊界問題。
“中國目前與鄰國的關系是自1949年建國以來最和平的時期。”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滕建群說。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中國與周邊發生了3次軍事沖突。“此後,軍事沖突停止,邊防部隊也開始逐步與對方部隊擴大交往。”滕建群說。
他認爲,國際局勢的變化,特別是冷戰思維的消除,是中國與鄰國邊界關系改善的重要因素。
“中國與鄰國在邊境問題上發生過爭端,但當時盛行的冷戰思維催化和加劇了這些摩擦。冷戰結束以後,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人們不再以一個國家的政治模式來判斷敵友,這使中國得以與鄰國重建友好關系。”滕建群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以務實的態度處理邊界問題。“在‘與鄰爲善、以鄰爲伴’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更願意通過談判、協商而非武力來解决問題,高速發展的經濟給中國帶來了自信,而‘和平發展’的承諾也促使中國這樣做。”他說。
他注意到,現在的中國邊防部隊與鄰國的士兵非常友好,他們甚至互相邀請對方參加晚會等慶祝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