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工黨領導人陸克文投票後離開投票站。(新華社圖) |
中評社香港11月29日電/11月24日是澳大利亞聯邦大選的日子。據澳官方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反對黨工黨已穩獲衆議院多數席位,贏得大選勝利,工黨領袖陸克文將出任總理。這是工黨自1996年以來首次獲得大選勝利。
選舉日當天,《世界新聞報》記者來到一個投票站,親身感受了澳大利亞既平靜又亢奮的一天。
印製中文傳單 爭取華人選票
當天早上,《世界新聞報》記者來到位于北悉尼本尼朗選區的一個小學投票站進行采訪。這個選區是現任總理霍華德所在的選區,他擔任這個選區的聯邦衆議員已經33年了。
出人意料的是,路上和往常一樣安靜。走到離投票站大概20米左右的地方,才看到宣傳海報和一些志願者。看到記者走近,志願者們一哄而上,將各種傳單塞在記者手中,“請投我們一票”。記者手里一下子多了一沓子的傳單,翻開來看,每份傳單上都詳細標明了如何投該黨候選人一票。有意思的是,由于這個選區有相當數量的華人,有些黨派還特意印刷了中文版的宣傳單來尋求華人的支持。
記者走進投票站後,首先看到一條長約50米的選民隊伍,其中不乏亞洲人的面孔。雖然這里是現任總理霍華德自己的選區,但從記者隨機采訪結果來看,投給工黨議員候選人、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女記者麥丘的票明顯多于霍華德。
當夜幕降臨,各投票站陸續關閉,計票工作開始,原本平靜輕松的氛圍就不一樣了。
從東部時間晚上6點開始,各大電視台都對位于首都堪培拉的全國計票中心的現場實况進行了直播。各電視台都派出了最强的主持人、記者、媒體評論員坐鎮計票中心。隨著各選區的結果陸續公布,現場的氣氛也越來越亢奮。每當某個政黨又拿下一個席位的時候,總能聽到群情激昂的歡呼聲。當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執政的聯盟黨和工黨的勝負態勢漸露端倪,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一名資深節目主持人情不自禁地熱泪盈眶。記者雖然是局外人,但隨著選情起伏,同樣感受到了周圍高度興奮的選舉氣氛。
有媒體分析認爲,聯盟黨在此次大選中失利,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選民求變的心理。霍華德領導的聯盟黨執政長達11年半,選民普遍認爲應該換一換新的政黨、新的領導人了;二是霍華德擔任總理期間,雖然經濟搞得不錯,但在關系民衆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上却乏善可陳;第三,在對外關系上,霍華德政府唯美國馬首是瞻,而許多選民認爲澳軍應該從伊拉克撤出——這正是工黨在大選中鄭重承諾的。
選民關注對華關系
回顧六個星期的選戰曆程,記者發現,除了强調經濟和民生問題以吸引選民外,聯盟黨和工黨都不遺餘力地大打國際牌,特別是美國牌和中國牌。
澳民衆普遍認爲,在澳對外政策中,澳中關系非常重要。據澳方最新公布的消息,2006-2007年雙邊貿易額達到505億澳元,中國已經成爲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大多數選民認爲,如果某個政黨不具備處理好澳中關系的能力,該黨是很難獲勝的。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執政黨和反對黨紛紛加大宣傳力度。總的來說,澳民衆認爲,霍華德政府在處理對華關系方面做得比較好。不過,陸克文會說中文,在處理兩國關系上自有他的優勢。陸克文在大選期間就說過, “有可能成爲下一個超級強國的中國,將會影響澳大利亞在東亞的防禦安全,當我們談到中國事務時,我想我有絕對的優勢”。
陸克文畢業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文專業,在隨後的工作經曆中,與中國的聯系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他任職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之後曾從事澳中之間的貿易咨詢服務,還擔任過昆士蘭大學亞洲語言系副主任。尤其是2001年出任工黨外交政策發言人後,陸克文對中國的關注和認識進一步加强,他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及其影響持積極態度,認爲發展對華關系對澳大利亞具有經濟和戰略上的雙重意義;認爲澳應制定一整套明確的國家戰略,參與中國的發展進程。
可以預見,工黨上台後將繼續積極發展對華關系,擴大澳中在各領域的合作,鞏固雙邊經貿交流成果,同時在地區事務,特別是朝核問題及處理與南太平洋島國關系問題上積極加强與中國的協調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