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無能的陳水扁下台 韓大選給台灣啟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0 08:09:16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儘管在選舉前夕遭總統盧武鉉和其他對手的聯手圍剿,李明博仍以極大的差距贏得大選。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這項結果傳達了一個清晰的訊息:韓國人民一心一意要把無能的執政黨輪替掉,任何招數皆改變不了他們的心志。

  此次大選,韓國朝野政黨雖依舊鬥得橫眉豎目,但民眾已失去往日的激情。五年前盧武鉉藉著強大的民氣上台,結果卻以強橫和愚頑背棄了人民的期待,這是使人民失去政治熱情的主因。尤其當年對盧武鉉寄予厚望的年輕世代,眼見他傲慢、墮落,認為執政黨的改革神話已然破滅;代表執政黨出征的鄭東泳被視做一丘之貉,原因正在於此。

  社論說,在這種背景下,這次大選氣氛的冷淡,反而呈現一種特殊的冷靜。從“法律人”盧武鉉被棄,到“經理人”李明博勝出,反映韓國社會的兩項心理變化:第一,長年左右韓國政治的“地域主義”情結,歷經過去十年政黨輪替的滌盪,已大為消退。第二,民眾對政治的期待,由強烈的符號及意識形態信仰,轉化為務實的經濟民生追求。這種“政治退燒”現象,卻也是民主成熟化的必經歷程。

  這場選舉,其實是李明博與盧武鉉的角力。李明博以首都市長資歷打敗大總統盧武鉉,並非他有何過人的魅力,相反的,他缺乏典型政治人物的圓滑和機巧;但他以恢復清溪川的傳奇和“推土機”般的實踐能力,打敗盧武鉉坐擁大權的空談和狡辯,關鍵因素還在人民決定要懲罰無能的執政黨,把它趕下台。

  社論認為,從台灣看韓國,這場選舉之所以殊堪玩味,除了兩地的主政者都因無能而失去民心,政治惡鬥使得主要候選人皆官司纏身,因而加深了社會不安;更值得觀察的是,兩地的人民如何反省大局、如何選擇新領導人,那才是決定下一階段的台灣、韓國視野和競爭力的因素。

  過去幾年,韓國經濟表現其實遠較台灣為佳,但貧富懸殊化及青年失業擴大,讓中下階層高度不滿,這是造成政黨輪替的主要力量。政治上,韓國“汰舊換新”的速度一向極快,沒有溫情或浪漫可言。以“開放的我們黨”為例,短短四年間,因盧武鉉而成立,又因他而備受唾棄,甚至整個黨更名、被併而消失,都喚不回選民的心。選民的無情,其實是鞭策政治轉進的力量。

  社論說,反觀台灣,經濟一片蕭條,民間竟仍有“肚子扁扁、也選阿扁”的說法;選民若失去自主意志,一味盲目追隨,如何催促政治人物反省?再看,盧武鉉因而失去民心,遭執政黨逼迫退黨;醜聞纏身的陳水扁卻能挾持整個民進黨繼續供他差役,乃至繼續分裂台灣。陳水扁的墮落固無可救藥,但民進黨的自甘沈淪,難道不是它目前選情低迷的原因?

  直到今天,韓國或國際媒體都仍以“自由派”和“保守派”來稱呼朝野政黨,認為李明博的勝出是“保守派”獲勝;同理,民進黨迄今亦仍以“台灣維新”自命。但在事實上,在現實框架中,這些標籤已名不副實了。第一,不論盧武鉉(或陳水扁)所代表的自由或改革力量,在推倒威權體制上雖有其意義,但他們執政的無能與顢頇,已將“改革者”的形象揮霍殆盡。第二,他們掌權時所表現的傲慢和專斷,踐踏了民主體制,也破壞了人民對民主的美好憧憬。第三,意識形態上的“自由派”,卻在權力催眠下走向民粹,並使多數人民產生濃重的無力感,這當然不是民主追求的目標。

  台灣和韓國,一向是彼此參照的競爭夥伴,兩地人民也同樣嚮往民主、改革和繁榮。在經濟上,近年台灣顯然落後了;在政治上,台灣一向自豪的穩定和務實正快速消失;在新一波的領導人出線後,兩地下一個五年的競賽又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事。

  盧武鉉和陳水扁最近的招數,都企圖台韓的混亂從自己任內延續到選後。人民如果不能用選票給予制裁,就是自甘把自己的命運所託非人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