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自稱到十字路口 大馬潮州人尋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4 11:31:55  


馬來西亞華人訪問廣東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馬來西亞有一群這樣的華人,身上流著祖籍中國潮汕大地血液,俗稱“潮州人”。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面對大馬多元種族、大馬華人、西方及潮汕文化的四面夾攻,大馬潮州人自稱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他們要傳承什麼樣的潮汕文化?又如何走出一個潮州人的未來?

  11月22日至27日,一支由馬來西亞潮州公會聯合會青年團(馬潮聯青)各州領袖組成的代表團,在總團長陳泰隆和顧問許智的率領下,應邀前往許多潮州人魂牽夢縈的故鄉--潮汕大地尋根。

  這項行程的主題活動是百名華裔青年南粵文化行--“情牽中馬、根系潮汕”的文化尋根活動。

  期間,尋根團參觀了番禺寶墨園、澄海樟林古港、宜華木業有限公司、陳慈黌故居、潮州湘子橋、韓文公祠、楓溪陶瓷展覽中心及揭陽陽美玉都;也參與在汕頭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和潮州饒宗頤學術館舉行的兩場潮學研討會,並觀看了揭陽小梅花劇團的精彩演出。

  馬潮聯青把此行喻為“長征行”的第三波,短短6天,尋根團走了廣州、汕頭、潮州、揭陽、深圳5個城市,行程超過2000多公里。

  融合其他文化精華 潮汕文化不停變化

  馬潮聯青此行也出席由潮州師範學院教授兼資深潮汕文化研究員黃挺主持的座談會。

  對於傳統文化,或是潮汕文化,黃挺教授有這樣的見解:“不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潮汕文化,一直在變化著,並吸取其他文化精華融合發展。如果文化保持不變,即如一攤死水。”

  他形容,潮汕文化因受地理環境影響,因位於沿海一帶,形成獨有的“海洋文化”,造成過去數百年來,一波又一波的潮汕人,離鄉背井到海外。

  中國海內外的潮汕人千千萬萬,黃教授對潮汕人的定義有獨到看法。他認為潮汕人不一定會講潮語、遵循潮汕民俗文化,只需自我認同:我是一個潮州人。

  思維文化是永遠財富 潮州人不必擔心被淘汰

  馬潮聯青總團長陳泰隆也認為,文化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能變化的,但每個變化又需經歷100年、200年的沉澱、融合,以人類短暫的生命難以完成,不得不感歎:“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

  他把潮汕文化分為兩個部份:(一)表面和外在的文化,眼看(潮劇、民俗文化)、耳聽(潮曲)、嘴吃(潮汕美食)等等;(二)思維上的文化,例如潮籍人士的精打細算,刻苦耐勞,注重子女和族群教育。

  不過,大馬的潮州人應選擇和傳承前者還是後者呢?

  他堅信,唯有思維上的文化才是永遠不變的財富,潮州人若有刻苦耐勞精神,加上給予子女接受良好教育,潮州人就不必擔心被淘汰。

  當然,相對思維文化較為虛無飄渺,潮州人也不能完全拋棄表面上的潮汕文化和習俗,要傳承潮汕文化,則需要從表面文化著手,然後慢慢影響思維,例如學煮菜,吃潮汕美食、唱潮汕語歌曲。

  “文化需要從簡單的,演進到最後尋求精神內涵,從淺到深,所以必須先通過行為文化,讓青年對潮汕文化內涵有感情,繼而願意參與、成為手傳承薪火的人。”

  深化國際關係 潮青須走向全球化

  馬潮聯青中委會顧問許智是“長征行”的靈魂人物之一,也是長征1號和2號的“推手”之一。

  他認為,今日在大馬推動潮汕文化,其中一個內容包括需要“朝向國際化”。

  馬潮聯青不可以,也不要只局限在馬來西亞發展。要深化國際關係,或者進一步鞏固馬潮聯青與各國潮青團體的現有關係。

  “馬潮聯青除了需與中國潮汕大地聯繫外,也需與國際社會中約3000萬潮籍人士接軌。國際化也是全球化,潮青需要通過各種方法走向國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