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軍事專家:雪灾給中國軍事戰略以深刻啓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15 11:15:19  


中國空軍伊爾-76MD在深夜機務人員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作夜間飛行准備。
  把2008年初的大範圍雪灾,想像成一場應對突如其來的現代戰爭的演習吧。如果我們能用戰時的目光來觀察這次雪灾,看到我們經濟建設、社會運行和軍事戰略中的某些弱點,幷因此亡羊補牢、未雨綢繆的話,那這場高成本的演習就是值得的。

  這場雪灾的最大破壞力體現在對電力的中斷上,這和現代戰爭的打擊重心如出一轍

  此次雪灾波及20省(區),受灾人數過億;造成十多個機場、衆多高速公路關閉,京廣鐵路主幹綫和諸多鐵路路段及國道停運;由此造成人員和物質流動阻滯的連鎖反應,直接推動物價高漲和其他社會不穩定因素出現;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赴灾區、煤礦現場視察和指揮,空軍和幾個大軍區全面“應戰”,大批軍、警出動;全國各地展開救援,全世界高度關注。所有這些,使戰勝雪灾仿佛就是應對一場現代戰爭,它給了我們不少戰時的警示。

  這場雪灾的最大破壞力體現在對電力的中斷上,這和現代戰爭的打擊重心如出一轍。現代社會,電力是社會和經濟運行的總開關,沒有了電,一切便迅速陷入全面癱瘓。正如這次雪灾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示的:大雪壓斷電纜導致電網中斷,電氣化列車因此無法開行,又使電廠急需的煤炭無法運抵,人員、物資流通受阻,正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亂。公路和機場的冰封,使鐵路的困境更加凸顯。交通依賴電力,電力又依賴能源,能源又依賴交通,而經濟又依賴上述三者的循環。社會運行大系統的脆弱不是中國現代化進程所獨有,但却是應該引起我們特別警惕的。

  從1991年的海灣戰爭開始,戰爭就已經不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爲重點了。這正是現代戰爭和傳統戰爭的本質區別。在美軍實施的“五環打擊”中,政府首腦、電力、交通、通信等戰略設施是攻擊的重點,處在最外環的軍隊和軍事設施是最次要的目標。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這一特點更加明顯。空襲前期主要是和海灣戰爭一樣摧毀南聯盟的戰略設施,南軍民頑强堅持。但從5月2日起,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開始轟炸南聯盟供電系統,幷使用石墨炸彈使南聯盟電網徹底癱瘓,由此造成整個南聯盟經濟的崩潰。30天後,南聯盟被迫接受了美國及北約的城下之盟。令人萬分震驚的是,當南聯盟因爲經濟損失數千億美元被迫承認戰敗時,它的人民軍還保持著90%的基本完整,這一結果多麽發人深省。事後美國空軍反思說,如果一開始轟炸就對准南聯盟的電力系統,戰爭也許不需要進行78天。打擊電力系統就此成爲美軍最大的戰爭心得。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而不是純粹的生命屠殺。攻擊電力系統,既可以爲戰爭貼上“人道”標簽,又可以迅速打垮對方軍民的抵抗意志。從現代軍隊的軍事能力和戰術手段上說,又非常容易實現:電力系統龐大、脆弱,難以嚴密防禦,很容易使用飛機和導彈予以摧毀。由于這一特性,電力系統幾乎必然成爲戰爭時被攻擊的重點。

  准備不足是此次雪灾危害慘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從國防安全的角度來考察,更是一個警示

  像1998年的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一樣,此次雪灾,中國上下一心,黨政軍民齊出,表現出了戰勝危機的强大民族意志,這是我們必將贏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但是,這次雪灾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准備不足是此次雪灾危害慘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雪灾突襲南方,而南方只有應對暴雨、台風的經驗,一些地方對百年不遇的大雪有些措手不及。這個理由用于此次雪灾的解釋是成立的,如果從國防安全的角度來考察,更是一個警示。一旦戰時狀態出現,我們就不能用沒有應對的經驗來解釋了。瑞士已經有150年沒有在本土發生過戰爭了,但這個中立國沒有一天放松過戰備。有備才能無患,“准備”是降低危害的基礎。“准備”不足,是很難僅憑應急搶修彌補損失的。

  此次雪灾適逢春運,使交通和電力的困境倍增。縱觀各個車站的情景,部分地方的局勢可以用高危來形容,廣州等站還出現數度幾乎失控。這至少反映出民衆缺乏自覺的紀律性,同時也暴露出組織方面的缺陷。如果這是戰時,這種混亂的局面不僅將導致巨大的傷亡,還會嚴重影響各種作戰和救援行動的展開。日本在戰爭後期受到美國猛烈的轟炸,但民衆的紀律性和細致的組織,使其不僅大幅减低了傷亡,還將軍工生産化整爲零,支撑了戰爭。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如何從平時就對國民進行危機時的紀律性教育和培養?面對無序而龐大的人群,如何采取迅速的疏散措施?如何進行有效的救助?都是此次雪灾的警示。

  我們應該知道,和百倍殘酷的戰爭比起來,這場大雪要“溫柔”得多。它只是輕輕地提醒了我們一下。我們真正應該做好的,是雪灾之後盡快改進應對工作。

  在未來的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應更多地從戰爭預防的角度審視一下。比如,在城市布局上,能否多建地下工程?現在很多地方樓房越蓋越高。其實從安全的角度看,這都是不合理的,日本就在進行在海底建城的實驗。南方的能源結構也需要調整。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東南方經濟發達但能源缺乏,不得不依賴西北的能源供應。必須將此作爲戰略性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可以考慮向日本學習資源儲備的思想和方法。東南沿海不能只依賴西北的電煤供應,應發展多重能源,包括核能、沿海風能、太陽能等等。否則,戰時交通運輸設施一旦遭遇空襲等等打擊導致中斷,則東南方經濟就像這次雪灾一樣面臨停止運轉的威脅,從而影響整個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穩定。另外,考慮到未來我電力系統有可能受到點穴打擊,我們能否把某些電廠建在地下?能否部分地通過地下傳輸電力?這次雪灾還暴露了我國由于經濟布局的不合理,導致流動人口壓力大,可能成爲巨大的交通負擔和社會動蕩的源頭,從而影響戰時其他戰略行動的展開。

  自古不能謀全局者不能謀一域,不能謀萬世者不能謀一時。我們必須從全局和長遠的觀念出發,以科學發展觀謀劃好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方方面面。

  新軍事變革千頭萬緒,但戰爭觀念的轉變是一切的起點和終點

  在筆者看來,這場雪灾對我軍軍事戰略的啓迪也是深刻的。在美國智庫蘭德公司1999年設想的對中國的戰爭計劃中,就有炸斷中國若幹條鐵路運輸幹綫的橋梁、電網,導致南北運輸癱瘓,導致民工滯留南方城市生活無著、形成動亂,導致南方經濟中斷運轉,從而導致台海戰爭的告負。這一思想清晰地展現在後來的“龍嘯”演習和其他常規演習中。

  雪灾的現實和世界軍事變革的大趨勢,把一切都說明白了。未來對手針對我國這樣的大國發動戰爭,將不再以消滅有生力量和占領國土爲目標(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敵人是不會以短擊長的),而是以打擊我經濟設施,削弱我發展潜力爲重心。這次雪灾造成的損失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已很難承受戰爭發生在自己本土,特別是發生在沿海地區。以往我們只是不能允許敵軍人員踏上我國國土,未來我們也不能容忍敵人的炸彈落在我國的國土上。與此同時,爲了從最壞處做好准備,我們又必須在未來的戰略規劃中,爲沿海地區提供足够的防禦縱深。這些地區是中國經濟的重心和現代化的希望,如何防衛這些地區,應成爲我軍事戰略的重中之重。

  中國新軍事變革千頭萬緒,但戰爭觀念的轉變是一切的起點和終點。筆者認爲,面對未來戰爭,我軍應該以强大的大區域威懾能力爲基礎,首選懾止戰爭;其次是認真做好反擊和防禦的准備。一旦敵人挑起戰爭,我應在迅速組織反擊的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救援,保證國內戰時機制緊張有序的運行。只有這樣,才能將戰爭及其損失控制在最小規模。(作者:戴旭——資深戰略評論員 來源:環球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