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5日電/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13日播發一篇發自北京的文章說,舉辦奧運會是對國家復興的慶祝,一個恢復自信和繁榮的中國逐漸走上國際舞台,但與此同時中國也感到了奧運雄心的壓力。
新華社引述報道,北京正在籌備今年8月的2008年夏季奧運會。組織者希望外界看到迷人的建築。
中國並不是唯一試圖給人留下好印象的奧運會主辦國。與前幾屆奧運會的東道主相比,北京所付出的努力要多得多。
所有飛速完成的建築工程和連珠炮般的文明禮貌運動,都構成了北京渴望塑造的形象:一個恢復自信和繁榮的中國逐漸走上國際舞台,擺脫了幾個世紀的孤立境地和內亂,在世界上佔據了應有的地位。
然而在大顯身手的同時,中國也在發出一種略顯矛盾的訊息:的確,熊貓的塊頭很大,但仍然令人喜愛。
通過向5 0萬外國遊客介紹自己的文化、美食、好客之道和友好的人民,通過在全球的電視台上展示自己,組織者希望進一步加強這種訊息:北京的經濟崛起和軍事建設對鄰國或全球秩序都不構成威脅,也不僅僅是為了錢。
消除外界對自己快速崛起的擔憂不僅是一種公關技巧,也是中國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需要足夠長的時間來積累財富和解決許多國內問題。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一個大國。許多中國人心裡希望,中國能夠在本世紀取代美國成為全球中心。
在國內方面,奧運會為中國提供了一種途徑:把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愛挑刺的民眾團結在一個共同的夢想下。
有人說,中國不是唯一利用奧運會滿足國內目的的國家。公關公司沃爾夫亞洲集團的總裁戴維.沃爾夫說:“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就站在裡根總統的旁邊。我可以告訴你,每個國家都會展示自己光輝的一面,而且早在開幕式之前就開始了。中國比別人更想說的是,‘只要團結合作,這就是我們能夠實現的目標’。”
在北京看來,它有一個很動聽的故事要講。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裡,中國使4億人擺脫了貧困,用人們買得起的商品填滿了全世界的貨架,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