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美國《世界日報》今天刊登社評指出,美國當前兩件大事,一是如何因應經濟衰退,一是如何解決伊拉克戰爭。伊戰打了五年,官兵犧牲者超過四千人,戰費消耗七千億元,負擔不可謂不重。經濟上出現的問題,如國債增加、美元貶值、物價上漲等,直接間接都與戰局有關。
當兩黨總統候選人確定之後,有關伊戰的辯論必將成為最重要的焦點之一。
社評說,國防部長蓋茲23日宣布,提名伊境美軍司令官裴卓斯上將(Dovid H. Petraeus)晉升為中央軍區司令部總司令;由曾任裴卓斯副手15個月的歐狄農中將(Raymond T. Odierno)接替裴卓斯的現職。這兩項任命,蓋茲預期參院均可順利通過。這項重要的人事布局,意味著布希總統寄望現行的方略可以繼續執行,不因總統大選而變更。
裴卓斯正當55歲盛年,2003年在101空降師師長任內,首先攻入伊拉克,自南而北,所向無敵。其後一度負責訓練伊國部隊,並起草“反游擊戰”的教令。兼有西點軍校和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歷的裴卓斯,總領伊境美軍統馭之後,穩定戰場,收拾人心,使先前的混亂現象略有改進,悲觀氣氛稍得緩和,因而使他成為當代美軍名聲最響亮的將材。
依照軍中往例,裴卓斯的升遷之路應該是到歐洲,如北約組織的總司令。
他獲得提名出掌中央軍區,防區包括中東、南亞和北非;有關美軍在伊拉克、阿富汗,以至與伊朗、巴基斯坦的安全勤務,都屬他職責範圍。在當前整體安全考量上,這個地區的重要性超過歐洲和東亞。
獲提升的歐狄農,久經戰陣,與裴卓斯配合密切,在軍中甚得人望,在伊國軍政各界人脈甚廣。五角大廈寄望這個搭檔能穩住陣腳,提高“反游擊”的戰果。
問題是:這樣的調動是否真能在大選後仍維持現行路線?
社評認為,共和黨的馬侃堅持,美軍既已進入伊拉克,就不能輕言撤兵。他甚至主張駐軍可延長到十年、百年,為穩定中東,美軍是必要的安定力。
民主黨的兩位候選人,希拉里和奧巴馬都主張撤軍,雖然緩急進度有所不同,但都是要運用最高統帥的權威,結束這場戰爭。
裴卓斯月前返美在國會作證時,力陳他反對倉促撤軍的立場。
希拉里曾有聲明,讚許裴卓斯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執行任務,“是一位有能力、受尊重的人物”。她不會完全漠視戰地指揮官的見解。
奧巴馬則承諾,他若贏得大選,就職後半年內就開始撤軍。希拉里比較有彈性,她希望在適當時期,每個月減少兩三個旅的兵力。他們的政見與民間反戰情緒互為呼應,自值重視。
然而,也有許多軍事評論家說,儘管伊戰很難打出一個結果來,但到了眼前這一步,美國抽身一走,後患嚴重,所以撤軍之說不切實際,“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但在進行外交斡旋時,仍少不了武力支援。
明年一月美國將有一位新總統,也就是新的全軍最高統帥。新總統一上任,就把正在戰地指揮作戰的將領調職,是很少見的事。
裴卓斯和歐狄農的任命,夏秋之間就可履新。今後約半年期間,伊國政局與戰局的變化,將是重要關鍵。民間“愛國主義”的精神也不可輕估。
社評表示,到九月初,兩黨總統候選人的人選都已確定,伊拉克之戰還打不打,怎麼打,怎麼撤,必然掀起大辯論的高潮。
大辯論的過程與結論,很可能決定了誰將是下一屆的白宮之主。新總統當然會在民意支持之下,裁定戰和進退的大計。兩將軍升職之後若真能在困境中開拓一條出路,那將是攸關歷史發展的大事,美國人民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