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俄羅斯上院1日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普京向烏克蘭派遣武裝部隊的提議,奧巴馬與普京通電話,要求俄停止軍事干預烏克蘭,但普京不為所動。2日來自烏克蘭的消息說,烏新上台的臨時政府已號召全國軍事總動員,但烏的能力根本不足以阻擋俄軍的進入。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北約和西方大國領導人都在磋商,該如何應對這一被有人稱為捷克斯洛伐克危機以來歐洲的“最大危機”。《紐約時報》認為,美國向普京施壓很難奏效。
如何評價烏克蘭正在上演的事情呢,它是俄的入侵,還是俄去保護其在烏合法利益和俄羅斯族人安全?此外亞努科維奇是民選總統,推翻他的反對派同樣打了人民的名義,克里米亞要鬧獨立,要求俄軍的保護,又是當地大多數民眾的意願,每一個環節都有“人民的授權”,但它們又是彼此尖銳抵觸的,那麼其中哪一段才是真正的民主呢?
完全是各說各的,而誰的說法最終證明是管用的,看來只能靠實力來決定,這當中根本不是哪一個道理能把其他道理駁倒的問題。
蘇聯解體後初期,莫斯科提出的道理四處遭到否定,以至於車臣反它,格魯吉亞踹它,俄羅斯人可謂受盡了窩囊氣。後來普京引導俄羅斯走向復甦,俄掃平了車臣反對派,狠狠教訓了格魯吉亞的薩卡什維利,西方喊了幾聲不也就作罷了。
直到幾天前,烏克蘭反對派在西方支持下,用違反憲法的方式趕走了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曾經效忠他的警察們甚至跪地向反對派道歉。反對派力量一強,他們的理就占了上風,成者王侯,亞努科維奇淪為敗者寇。
普京決定出兵,剛翻過盤來的烏克蘭又亂了。亞努科維奇宣布自己仍是總統,烏克蘭海軍的旗艦也“易幟”掛出俄羅斯軍旗。合法性很勉強的基輔新政權開始左搖右晃。
如果北約出兵,基輔新政權一下子就會硬起來。問題是北約會出兵嗎,那可意味著歐洲二戰之後從未見過的戰略對抗和攤牌。目前相信北約會為烏克蘭兩肋插刀的人極少。
烏克蘭的事很清楚地說明,在國際舞台上,理是跟著力量走的,沒有力量的扶植和護佑,國際上的理啥都不是。
這幾天華盛頓在烏克蘭問題上就像個受氣包,完全沒有了它被人們熟悉的威風凜凜、義正詞嚴的樣子。根本原因是奧巴馬沒有靠譜的牌可出,光動嘴皮子,不敢動真格的。美方已表示將抵制在俄舉行的八國峰會前期會,把這當成對俄的“制裁”之一。但連很多美國人都說,對莫斯科來說,這算個甚?
聯想到中美之間,華盛頓不斷耍弄雙重標準,一套一套的,儘管常常自相矛盾,但經常能使得開,把中國的一些知識分子都唬住了。這哪是什麼理,還不是因為在那些爭論的領域裡,美國的力量更大。
軍事力量是國家力量中最重要的看家本領,同時它決不能是沒有其他力量在左右支撐的“孤軍”,俄羅斯這些年的沉浮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烏克蘭是這個道理的最新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