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英國對加入歐盟的矛盾情結由來已久。早在1975年,英國就是否退歐舉行過一次公投。
伴隨著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署而問世的歐盟最早源於1951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羅馬協議》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美國極力鼓勵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但遭拒絕,相反,英國與其他六個歐洲國家設立了自由貿易區。
20世紀60年代中期,英國政府改弦易轍,嘗試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但遭到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否決,原因是英國“不夠歐洲”。1967年,英國重啟與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談判。
在1970年的大選中,保守黨議員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贏得大選當選英國首相。在他主導下,英國最終與法國新任總統達成和解,為入歐鋪平了道路。1973年,英國連同愛爾蘭及丹麥一起加入歐共體。
不過,希思代表的保守黨政府在1974年大選中落敗,工黨開始掌權。與今天的保守黨類似,當時新上台的英國執政黨內部在歐洲政策上意見呈兩極分化。當時工黨資深政治人物托尼 ·本(Tony Benn)為代表的一派力量,竭力抵制“歐洲共同市場”的想法,他本人也率先提出舉行一次脫歐公投。
1975年的1月23日,工黨政府宣布,會在未來六個月內舉行脫歐公投。新上台不久的威爾遜工黨政府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黨內左翼力量不斷呼籲脫歐,威爾遜感到壓力重重,為了不讓對手保守黨贏得下次大選,他最終選擇超出黨內行政手段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