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近平:同自然災害抗爭是永恒課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07 09:39:37


圖為:2016年7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河北唐山市調研考察。(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人類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與自然災害共存,人類是在戰天鬥地中不斷發展的。7月28日,習近平到唐山考察時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不斷從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落實責任、完善體系、整合資源、統籌力量,提高全民防災抗災意識,全面提高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一、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係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人類則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人類必須認真面對並妥善處理好這個關係,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要認清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性。自然災害是由自然因素造成人類生命、財產、社會功能和生態環境等損害的事件和現象。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2015年全球共發生353起災害事件,有26000多人在災害中喪生,其中自然災害198起。2015年全部災害(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為災難)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為920億美元,約有800億美元是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特別是尼泊爾地震是當年全球最為嚴重的災難,地震導致近9000人喪生,是當年死亡人數最多的單次災難。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和孟加拉國以及尼泊爾地震造成的總損失估計達到60億美元。自然災害的影響面十分廣泛。它不僅造成人員傷亡,社會和經濟財產損失,重大災害還能造成資源和環境破壞,增加財政支出,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工農業生產和商業秩序。迫使國家將長期需要變為短期需要,把本可以用於發展經濟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用於災害救助、抗災和災後的恢復。自然災害不僅延誤發展規劃進程和減緩經濟發展速度,也對投資環境帶來消極作用,導致就業人數減少和市場需求降低,以致影響政局的穩定。因此,人類有必要認清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主動而為,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

 人要與自然頑強抗爭。作為自然界演化過程的一部分,要完全防止致災事件的發生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人類可以在不斷認識自然災害特征的基礎上,對災害做出反應,抗禦災害或調整自身行為去適應災害、與災害共處,從而把可能造成的傷亡或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中華民族自古就具有與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抗爭的精神。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沒有其他三個古國那樣天然優良的自然條件,數千年以來,黃河以“害河”著稱於世,有歷史記載以來,平均每三年就有兩年成災,然而災害非但沒有摧毀我們祖先堅強的意志,中華民族卻在與黃河之“害”的抗爭中發展壯大起來。中華民族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光輝詩篇,“大禹治水”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瓠子堵口”亦是人類古代史上的壯舉。中國歷朝歷代與自然災害抗爭的遺跡至今在神州大地上仍歷歷可尋,都江堰、賈魯河……無不在向中華民族的子孫敘說著先輩們面對災難時堅忍不拔的英雄氣概。新中國成立後,與自然災害的抗爭從未停止。習近平指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 1976年7月28日我國唐山大地震就造成了24萬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死亡人數近七萬。面對災情,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舉國之力”,統一調度,統一指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與自然災害的頑強抗爭中書寫了無數的壯麗篇章,創造了抗震救災史上的一個個奇跡,顯示了黨和人民的偉大力量,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人要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在自然的整體中,人與自然都各自處在相應的位置,並發揮著相應的有限的作用。誰都不能超越自己的位置,這樣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才會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複雜的相互聯繫。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給整個自然界帶來的生態危機日益加深,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與進一步的發展。把人和自然截然對立起來,毫無節制地掠取、支配自然的行為不但破壞了自然,而且直接導致自然界以自然災害的形式向人類“報復”。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習近平指出:“你善待環境,環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環境,環境總有一天會翻臉,會毫不留情地報復你。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然災害的發生潛在於人們的生產生活過程中,要將減災與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行為相聯結,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來降低人類自身及社會經濟財產對災害的脆弱性,實現減災效益最大化。習近平強調:“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