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瑞士鐘表製造業舉世聞名,而瑞士鐘表業的“精神聖地”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拉紹德封。
新華社記者最近走訪這裡時發現,與其說沒有鐘表製造業就沒有這座城市,不如說如果沒有“工匠精神”就沒有這座城市的今天。
200多年來,這座古城成為鐘表業與城市共生發展的絕佳個案,當地的每一位居民幾乎都與鐘表產業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在這裡出生長大的比勒女士告訴記者,與日內瓦湖區氣候溫和、陽光燦爛的葡萄產區不同,拉紹德封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條件十分惡劣,一到冬天更是大雪封山。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山民以及後來移民來的工匠們除了鐘表製造,沒有別的更加適合的經濟活動。
這裡的工匠們做事極其專注、耐心、注重細節。正是因為必須比別人更加努力才能立足,他們對於自己製造的每一塊鐘表都精益求精,其質量很快就超越瑞士鐘表業的搖籃日內瓦。
比勒說,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漫長嚴冬裡,匠人們匍匐在自己靠窗的工作台前,“忍受”或者“享受”著這種幾乎別無選擇的孤獨和寂靜,將全部身心集中在自己手裡的計時、日曆、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上。這一過程與其說是在“製造”一件產品,不如說是在“創作”一件作品。
走在拉紹德封街頭,不似其他歐洲小城,這裡既沒有貴族城堡、中世紀的石頭教堂、彎曲狹窄的小巷,也幾乎沒有漂亮的獨棟花園洋房。筆直寬闊的街道像棋盤一樣整齊有序,樓與樓的間距較大,沒有彎曲狹窄的小巷,整座城市如同一座巨大的工廠。
這種獨特的城市布局,源於200多年前當地照明不好,而制表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線。另外,這種城市布局便於制表作坊之間以最快的速度相互交換制表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