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英國金融時報網10日發表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撰寫的題為《美國大選的表與裡》的文章。文章說,通過理清美國大選的表與裡,投資者能篩除短期干擾,更前瞻、更客觀地把握美國經濟的長期趨勢。
囿於表象,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把握本質,一葉知秋而通曉時局。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衝刺階段,系列電視辯論正將氣氛推向高潮。此次美國大選的諸多熱點話題,雖然短期內被津津樂道,但長期內並不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太大實質影響。相反,鎂光燈外的一些深層趨勢,卻正在悄然改變美國經濟的前景。
美國大選,結果固然重要,然而,大選本身的長期影響可能更加重要。基於AD-AS理論模型分析美國大選的表層熱點和深層趨勢,無論結果如何,大選本身都將延緩結構性改革、增加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並觸發民粹主義風險,進而對總供給形成負面衝擊,抑制美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我們希望,通過理清美國大選的“表”與“裡”,投資者能夠篩除短期干擾,更前瞻、更客觀地把握美國經濟的長期趨勢。
新聞是浮躁的,理論是嚴謹的。我們將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納入總需求總供給模型,以進行理論推演。從美國經濟AD-AS模型可知,主張大規模減稅、減少政府干預的特朗普將導致短期需求曲線左移,支持增加稅收、加強政府干預的希拉里將導致短期需求曲線右移。然而,在長期供給曲線垂直的情況下,無論短期需求曲線如何移動,美國經濟的總產出均不發生變化。因此,從中長期看,大選結果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實質影響非常有限。相應地,圍繞競選結果的諸多熱點話題,雖然表面上備受矚目,但實質上並不具有現實意義。具體而言,這些表層熱點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劣中選優。大選進行至今,兩黨候選人均難以令主流社會滿意。特朗普口無遮攔,屢屢衝擊美國“政治正確”底線,執政能力飽受質疑。希拉里則受郵件門和黨內選舉黑幕困擾,政治誠信深受詬病。因此,美國選民看似陷入了劣中選優的兩難困境。但是,縱覽歷史,這一困境只是美國大選機制下的內生常態。
一方面,基於美國的兩黨體制和活躍的媒體力量,歷次大選前夕候選人的缺陷都會被深入挖掘、無限放大,造成選民負面情緒的井噴。另一方面,選民普遍關注短期現象而缺少長期政治記憶,善於對當期候選人進行橫向比較,難以對歷屆候選人進行縱向評價,因此容易產生候選人“一代不如一代”的主觀臆斷。例如,在2012年大選中,奧巴馬政績疲弱,羅姆尼言論失當,彼時“矮子裡面選將軍”的論調同樣不絕於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