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雙一:70年代旅美華人為兩岸交流搭橋梁
http://www.CRNTT.com   2019-06-18 00:25:21


廈門大學台研院教授朱雙一(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福州6月18日電(記者 張爽)廈門大學台研院文學所朱雙一教授在第七屆兩岸文教發展論壇上表示,70年代初保釣運動、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席位、尼克松訪華之後,港台、西方世界中充斥著妖魔化新中國的一面之詞的輿論環境,才開始有所鬆動和改觀,而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批旅美華人重返祖國探親觀光而後帶回美國的真切信息。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作品或言談,卻在北美華人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掀起了一股新中國認同的熱潮,對於1979年後兩岸關係從敵對走向交流,起了橋梁作用,其重要價值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朱雙一表示,由於世界冷戰與中國內戰的交叠架構,1970年代及其前後,全世界的華人分處於基本隔絕的東、西方陣營,雙方對於對方的想象——或曰對方形象的建構——也具有十分奇特的呈現。一個十分突出的現象,是有關對方的信息,也許僅是報刊的胡編亂造,坊間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一些嚴重失實扭曲的“回憶錄”,文學作品中天馬行空的虛構,乃至官方有意的扭曲宣傳,都很容易被廣大民眾信以為真地加以接受,很快地被擴大化和固定化——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乃至某種“集體潛意識”。這種現象在台灣格外嚴重。

  朱雙一說,台灣另一波“反共意識形態”建構的熱潮,在於“文革”結束後。當時中國大陸的思想主流是“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和平反冤假錯案,此前極左思潮下高級幹部和大量知識分子遭受“四人幫”等迫害的情況被公諸於眾,“傷痕文學”等也應運而生,並迅速傳播到台灣。台灣民眾在長期的“反共”宣傳下,並沒有對新中國真實狀況的認知,“共產黨”在他們心目中,早已成了邪惡、妖魔的化身,因此這些本來是揭露“文革”極左危害的文字到了台灣,經過蓄意的包裝展示出來後,台灣讀者未諳其背景和原意,因此坐實了其心目中本來就被扭曲、妖魔化了的新中國、共產黨形象,從而使彌漫台灣的“反共意識形態”得到進一步的強固化。

  朱雙一在研究中發現,70年代初保釣運動、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席位、尼克松訪華之後,港台、西方世界中充斥著妖魔化新中國的一面之詞的輿論環境,才開始有所鬆動和改觀,而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批旅美華人重返祖國探親觀光而後帶回美國的真切信息。他們親眼目睹了當時中國大陸的情況,不少人訴諸筆墨,為其所見所聞留下記錄,並通過撰文、演講等多種形式,發表了大量的觀感。他們有的還將當時處於“文革”中後期的大陸的一些電影(包括紀錄片和故事片)以及自己拍攝的幻燈片,帶回美國,在廣大旅美華人中加以展播、放映,這批作品對於他們親眼所見的祖國大陸的情景,有生動地描繪,且多給予正面的評價,呈現了與反共宣傳截然相反的另一種“新中國”形象,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於新中國的真情認同。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作品或言談,卻在北美華人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掀起了一股新中國認同的熱潮,對於1979年後兩岸關係從敵對走向交流,起了橋梁作用,其重要價值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