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李明。(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12月3日電(記者 倪鴻祥)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明年1月20日上任後的美中關係受到國際矚目,特別是南海、東海情勢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李明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特朗普是硬碰硬,但拜登卻是軟中帶硬,他會結合在亞洲的盟邦維護美國自由航行、“無害通過”的利益,與東海相鄰國家、南海周邊聲索國家一起制衡中國,要求提高東海、南海的透明度。他強調,拜登時代的美中關係是可預測的,不像特朗普時期完全不可預測。
李明,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事務與策略研究所碩士、維吉尼亞大學政治外交學系博士;曾任政大外交系主任、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等職,現為政大外交系教授。
李明表示,特朗普是硬碰硬,直接由美國單邊施壓,而拜登是軟中帶硬,手段比較溫和、委婉、穩健,雖然不會和中國撕破臉,但會借助多邊施壓, 強調自由競爭、規範的建立。
李明分析,拜登希望聯合盟友制衡中國,而非像特朗普一樣要美國自己當先鋒挑戰中國,所以他不會像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所說的美中之間要展開“新冷戰”,也不會像特朗普說要“美中脫勾”,因為拜登認為這些對美中雙方而言都不是好事。
李明告訴中評社,拜登的智囊團都是奧巴馬時代的智囊,包括內定的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內定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萊斯(Susan Rice)、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培爾(Kurt Campbell)、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副主任拉特納(Ely Ratner)形成團隊,全部是都熟悉國際關係、熟悉亞太事務、對中政策,因此在美中政策上可以充分協助拜登。
他指出,拜登團隊不像特朗普一樣會強行插手中國的事務,也不會直接挑戰中國的主權與領土的完整,例如蓬佩奧日前否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還說沒有歷史根據,更不會去制裁相對與中國較友好的國家。
他說,拜登團隊清楚,因為地域及經濟等因素,要亞洲國家選邊戰是不切實際,所以美中關係翻臉可能到特朗普為止,但是受到特朗普4年來美中嚴重對立的影響,拜登也不可能一下子扭轉局勢,所以美中緊張關係仍會維持一段時間,逐步緩和。
李明表示,拜登在亞太的佈局有兩個特色,一是仍會加強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重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例如在奧巴馬時代,美國航母戰鬥群6成要放在亞太地區,40%分散到南亞、波灣戰爭與北大西洋。
他指出,二是美國要拉亞太地區的盟國制衡中國的崛起但非圍堵,這主要是確保美國在亞太的地位,不會動不動就要求美軍駐在地加強分擔費用,而會恢復、重構與日、韓、歐盟、印尼、澳洲的關係,不會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與東海、南海的現況,但會加強與盟友的合作一起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當地的商業往來,特別是自由航行、“無害通過”的利益,要求中國提高東海、南海的透明度。
對於2016年7月12日國際海牙法庭作出南海仲裁案。李明說,中國當然是不承認、不參與、不認同,所以拜登會在謹慎的基礎上要求中國有更高的透明度,比照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準則”,別因為填海造路、做出傷害其他相關國家的主權、危及美國的利益的事,所以中國稱南海是傳統主權領域,美國仍會派遣軍艦、潛艇巡戈南海、東海,確保無害通過及空中海上的自由航行權,但不像特朗普一樣主動挑釁,美中軍力在此會互相克制。
李明強調,拜登不可能是奧巴馬3.0,因為現在不論是國際情勢或美中關係,都已經不是奧巴馬時代的國際局勢,而且特朗普這4年搞得更糟糕,所以不可能一樣,但美中關係是可預測的,不像特朗普時期完全不可預測,而且特朗普把中國看成敵人,利益和美國相衝突,但拜登認為中國是競爭對手,俄羅斯才是主要敵人。
李明指出,韓國在特朗普時期就主張美韓聯盟要對付的是朝鮮,所以沒和美國一起抗中;如今拜登的主張韓國可以接受;日本方面,首相菅義偉也認為拜登想法符合日本利益,因為拜登認為經濟安全也是國家安全,意味著美國會朝全球經濟自由化的道路邁進,所以美日可能會共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CPTPP),不像特朗普步步進逼,而會改用協商方式讓日本感受到尊重,美日關係會朝穩健、漸進的方式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