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据澎湃新闻报道,十年前席捲中東多國的“阿拉伯之春”發源地突尼斯,近日再次爆發民眾反政府抗議。截至1月19日,抗議者與警察的衝突已經持續了5日。分析認為,此次抗議的原因是經濟困難激發了突尼斯民眾憤怒和沮喪的情緒。
據路透社報道,截至1月19日,在2011年抗議最初爆發的突尼斯城市西迪布茲德,警察與抗議者之間的衝突已持續5日,有目擊者稱,警察正試圖驅散手持反政府標語的抗議者。
在突尼斯一些貧困地區也爆發了警民衝突,全國有數百名憤怒的抗議者點燃輪胎、架設路障。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市中心的布爾吉巴大街上,多達250名示威者舉行了抗議集會。
突尼斯總理希欽·梅奇在19日的電視講話中表示,他了解民眾普遍對經濟形勢和年輕人的沮喪感到憤怒,但暴力是不能接受的。
2011年,執掌突尼斯23年的前總統本·阿里在“阿拉伯之春”中被迫下台,此後資深政治家埃塞蔔西成為該國首位民選總統。2019年7月,93歲高齡的埃塞蔔西去世,民眾又選出了一位沒有從政經驗的“素人總統”賽義德。
有分析認為,突尼斯雖然被西方媒體稱為和平過渡的“民主模板”,但從幾十年的強人政治中復甦的突尼斯社會,仍然沒有完全步上發展的軌道。沿海城市的富裕精英和不發達內陸地區的貧窮大眾之間,依然隔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2010年12月,突尼斯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迫於生計壓力,在街頭抗議自焚。此後數月之內,一股前所未有的抗議示威浪潮席捲阿拉伯世界,數位縱橫政壇數十載的政治強人在民眾抗議聲中黯然退場。在這些國家中,突尼斯、埃及基本實現了政權和平更迭,而利比亞、也門、敘利亞的抗議運動最終演變為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武裝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