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葉飛1914年5月7日出生於菲律賓的一個華僑家庭,幼年回中國求學。1928年5月,他在廈門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戰爭年代,葉飛出生入死、戰功卓著,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重大貢獻,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為中國的建設、改革的多項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其中,他在僑務立法工作上傾注了大量心血。
改革開放後,葉飛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華僑委主任,受中央委托,同時兼管僑辦、僑聯及整體僑務工作。葉飛把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不僅在宏觀上推進僑務法律政策的完善,更親力親為抓具體項目。他與時任廣東省省長梁靈光研究協商,決定在深圳特區專門劃出一塊地方,建設“華僑城”,作為華僑回國投資的一個窗口,以更好地吸引海外僑胞回國投資。他親自為這個窗口取名“華僑城”。1989年10月,在華僑城內興建的“錦綉中華”項目正式竣工,這是中國第一座縮微景觀旅遊景區,不到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此後,新的主題公園旅遊景區“中國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穀”等也相繼建成開放,取得可觀效益。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後,回國投資、探親、工作、就學等的海外僑胞越來越多,中國面臨着落實僑務政策、保護歸僑僑眷權益等多種問題。當時,中國的僑務法律還是空白。在黨和國家推進法制化工作的背景下,關於涉僑立法的呼聲也很高。有著歸僑身份、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僑委員會主任的葉飛對僑務立法非常重視。1985年12月,全國人大華僑委在廈門召開工作座談會,葉飛在會上提出“依法治僑”“依法護僑”。他說:“僑務政策已基本落實了,僑務工作需要逐步轉向依靠法律辦事,納入法制的軌道,用法律手段來保護歸僑僑眷權益、凝聚僑心。”由於涉僑立法的政策性很強,需要多部門協同,難度較大,還可能引起僑胞住在國政府的警惕。為此,葉飛提出了“先易後難、先國內後國外、先簡單後複雜”的思路。此後,我國第一個僑務法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起草制定工作啟動。
起草組在葉飛同志領導下,堅持廣泛聽取意見,深入開展調研,短短兩年內七易其稿。為促進《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早日出台,1989年10月,全國人大華僑委又在華僑歷史悠久、僑務資源豐富、引進僑資最多的廣東省召開座談會,進一步堅定了推進僑務立法的方向,吸收了廣東僑務工作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