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蘇-35戰機。 |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新財年伊始,俄羅斯軍工產業接連遭受重創。原本穩步推進的蘇-35戰機訂單泡湯,精心推介的戰機項目在競爭中折戟,部分傳統武器進口夥伴國在競標中“繞道”俄制武器。面對不利局面,俄方調整思路,多措並舉化解尷尬境況。報道稱,俄武器出口的窘況,離不開美國的“長臂管轄”作祟。俄美在武器出口領域的比拼,正由武器性價比較量,向地緣策略較勁延伸。
開局接連碰壁
2021年12月底,印度尼西亞宣布,出於預算考慮,取消向俄羅斯採購11架蘇-35戰機的合同。根據印度尼西亞空軍採購方案,原計劃分階段採購3個航空飛行隊蘇-35戰機,在未來3年累計購買36架該型戰機。印度尼西亞的“毀約”讓俄軍工界措手不及,俄方將因此失去大筆軍售外匯。
僅隔兩天,阿聯酋對外宣布,美F-35戰機中標新一代戰機的訂購合同。這無疑是對俄軍工企業的又一次打擊。2021年11月,在杜拜國際航展上,阿聯酋與俄磋商“聯合生產新一代戰機蘇-75”的細節問題。阿聯酋高度認可蘇-75戰機的設計方案和聯合生產的有關內容。然而,此次阿方“棄俄投美”,導致俄錯失進軍中東軍火市場的一次良機。
同期,印度和土耳其國內媒體也傳出對俄制武器質疑的聲音。部分印度媒體援引西方新聞稱,俄制戰機近年來墜毀率高、技術和質量情況堪憂,且信譽度不高。土耳其國內學者表示,該國政府“因為S-400防空系統和蘇-35戰機,在軍購領域陷入被動”。報道稱,土耳其政府已開始重新評估蘇-35戰機的適用性和性價比。
“組合拳”解窘況
報道稱,印度尼西亞、阿聯酋和印度的軍火市場對俄具有特殊意義,俄軍工近期窘況或將引發連鎖反應。一方面,俄原計劃在東南亞和中東市場拓展軍售影響力,在印度尼西亞和阿聯酋軍火市場的失利,標誌著俄軍工進軍東南亞、深耕中東市場的目標面臨考驗。另一方面,印度作為俄海外軍售市場的主要客戶,流露出不滿情緒將增大俄方壓力。
面對不利狀況,俄軍打出“組合拳”。俄軍工接連拋出S-400改進版防空系統、“伊斯坎德爾”出口型戰術導彈、“具備多款現代化武器載具”的20380型輕型護衛艦等項目,引發中東、東歐、東南亞等地區國家關注。
在武器裝備推介的具體操作上,俄與伊朗成功搭線。據報道,在即將舉行的俄伊元首會晤上,雙方將簽署為期20年、價值100億美元的安全和國防協議。在伊朗前期提交的軍購大單中,蘇-35戰機、S-400防空導彈及軍事衛星赫然在列。俄還將與埃及和阿爾及利亞開展軍事航空產品售購合作。上述計劃落實後,將對衝“毀約”帶來的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