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指出,3月19日,法國主導、英美及其他盟國積極參加的“奧德賽黎明”行動悍然打響,即將落定的利比亞局勢發生逆轉。西方國家對利比亞軍事打擊有著多重原因,在保護平民的噱頭之下,隱藏著對石油和地緣利益的真正覬覦。西方國家以武求利,必將因自己的黷武政策而遭受長遠之害。
禁飛名下出重拳 暗渡陳倉先失義
根據英法美及黎巴嫩的建議,聯合國通過了在利北部建立禁飛區的決議,但投票結果耐人尋味,15個安理會理事國中,中、俄、印、德、巴西五個重量級國家投了棄權票。即便是這種微妙的情況,法英美等國仍猶如初出樊籠般大肆宣洩,借禁飛之名行軍事打擊之實。得道未見多助,但失道者必寡助,阿盟譴責,中俄質疑,非盟不滿,伊朗與查韋斯強烈批評,甚至連美國也反對將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擴大化。戰端易開撫平難,今後法英等國面對國際社會恐怕將不如前日從容了,而聯合國的作用與威信也將受質疑。
高調打擊假對手 嚇跑一群跟風迷
推翻卡扎菲政權是西方不便道來的潛台詞。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今日的卡扎菲已遠非昔比,與其說是阿拉伯理想主義的鬥士,不如說是西方務實的跟隨者。懾於伊戰,利比亞中途“從良”,將經營多年的“核娃娃”連同襁褓一同交與美國,這是多麼大的誠意!也曾與西方一道,有過親近的蜜月;陷入國內動亂後,一再宣稱基地組織威脅以安撫西方的耳膜,並對聯合國的決議表示了接受態度。然而面對轉變如此之巨的卡氏,西方國家仍不依不饒將其等同於製造“洛克比”空難的兇手,趁其落難之時落石踐踏。親歷者懊悔,旁觀者沉思。當前,中東的政治力量格局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其中不乏對西方的崇拜者和中間力量,或將成為未來的掌權人。然而,跟隨西方多年的穆巴拉克關鍵時刻被拋棄,極力討好西方的卡扎菲又備受打擊,這些鮮活的例子難道不值得嚮往西方的人士深刻反思?前車之鑒,還當敬而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