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報告,在2005年,18%從阿富汗回國的士兵和20%從伊拉克回國的士兵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嚴重的心理疾病讓許多老兵不堪重負。加利福尼亞州“全國老兵基金會”創始人佛洛德•沙德•邁沙德說,自己接到不少回國老兵的電話,每星期有2到3個來電老兵顯示出自殺傾向。邁沙德還說,洛杉磯“防止自殺中心”告訴自己,中心最近連續接到老兵求助電話,他們都受自殺傾向困擾。
“軍人不說心傷”
陸軍上尉邁克爾•佩爾基從伊拉克回來後,總感到焦慮、頭疼和疲憊。到奧克拉荷馬州錫爾堡軍醫院看病時,佩爾基被告知,醫院人手不足,他需等上兩個月才能就診。
2004年11月,佩爾基不得不到一般民用醫院就診。他妻子說,醫生當時診斷,佩爾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不過,醫生診斷來得太晚,一個星期後,佩爾基自殺身亡。
佩爾基的遭遇代表了伊戰老兵的尷尬處境。老兵組織和家屬批評軍方說,儘管普遍受“創傷後應激障礙”困擾,從戰場返回的老兵沒有得到足夠的醫療照顧,甚至被忽視。
在美國這已不是“新聞”。今年3月,華盛頓的沃爾特•裏德陸軍醫院曝出護理傷兵不及時、不盡職的醜聞,這一醜聞把原美國陸軍部長法蘭西斯•哈威拉下馬。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報告顯示,下屬醫療機構普遍缺乏合格醫護員工,導致無法為回國士兵提供及時救助。
“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老兵”組織說,為到軍醫院就診,不少老兵要等上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許多人在等待中自殺身亡。
更讓美國老兵和老兵家屬不能接受的是,美國軍方甚至沒有統計,究竟有多少從戰場回國的老兵因患“創傷後應激障礙”自殺。“美國伊戰和阿戰老兵組織”創始人保羅•裏克霍夫說:“現在根本無法追蹤回國老兵,沒有制度也沒有全國性登記。”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發言人卡倫•費德勒接受這一指責,他說:“我們確實沒有這些資料。我曾讓人關注這一問題,但至今無人實施。”美國軍方統計只涵蓋戰地士兵。
老兵自殺傾向嚴重的另一問題是“諱疾忌醫”。鑒於心理疾病的複雜性和士兵的特殊身份,大多數患病老兵不願就醫。他們認為,這“有損顏面”,可能影響服役前程。
羅科生前一直被看作年輕士兵的楷模。他的妻子說,羅科擔心,就醫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和前程。她說:“我丈夫甚至認為,就醫意味著他的一切都結束了。”
歐姆威格的父親說,兒子生前也擔心,就醫會影響前程。“作為男人,尤其是出生入死的軍人,你很難公開說:‘我心裏很受傷’,”邁沙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