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股票上市,中國實行排隊審批制,美國是注册登記制,由於嫌排隊審批時間過長,很多國內企業在國內走的是借殼上市。而這條路在美國也走得通,且更快、更便宜。
在熟悉美國市場的掮客、投資公司、投行“攛掇”下,2003年至今,已有近300家中國公司以借殼方式登陸美國市場。市場人士告訴記者,一是借殼上市監管較為寬鬆,企業不需要披露招股書;二是上市費用更低,只要財務指標達到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的上市標準,即可轉板上市;三是時間周期更短,有的公司五六個月就可完成上市,而IPO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目前被曝出問題的中國概念股,幾乎全部來自於在美借殼上市的企業。
美國著名財經雜誌《巴倫周刊》(Barron’s)在去年8月的一篇深度報道,描述了源源不斷輸送中國企業前往美國借殼的“生產線”,以財務顧問或投資公司名義出現的專業“掮客”,就是這個產業鏈的第一環。一家北京企業就曾遇到這樣的“掮客”,去美國上市融資4000萬美元,企業只需支付300萬元人民幣,加上7%的股權,上市後再付200萬美元。
蒼蠅不叮無縫蛋
在這條產業鏈的另一端,就是專門靠“做空”來獲利的機構和個人。
做空機制在美國資本市場已相當成熟,而在中國,還是去年推出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後,國內才開始真正熟悉起來。簡單說,普通投資者是低點買、高點賣出獲利,做空者是認准了股票要跌,在高點融券賣出,等股票跌下來之後,在低點買入還券……如果股票不跌下來,做空者就無法獲利。
由此,美國資本市場也誕生了一批專門捕捉、散布上市公司負面消息的“做空”者,最著名的就是近日曝出的“渾水”公司,其標誌性的戰役,就是獵殺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大連綠諾——只用了23天,綠諾便以退市告終。
還是中國那句老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不是部分企業急功近利、刻意包裝、不講誠信,美國投行便不會從這樣的企業上市過程中分得一杯羹,做空者也無法找到做空的理由。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通過微博表示,出現危機的一方面原因是部分中國企業缺失信仰,另一方面也因為華爾街貪婪。這句話的說出,證明馬雲看明白了中國概念股危機背後的利益博弈。如今,中國企業該做也能做的,就是認真踏實做好企業的業績,別再幹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的傻事。(來源:6月13日 來源:京報網 文章標題:中國概念股遭遇信任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