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技術問題不應成食品安全瓶頸
http://www.CRNTT.com   2011-06-19 14:10:49


  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盲區”比例超過了六成,不可謂不高。在當前的食品亂象中,一方面存在相關監管部門執法不力的原因,但檢測標準的缺失也是重要因素。檢測標準的缺失,不管是因為技術手段限制,還是因為行政管理理念滯後,都實際造成了在監管中“無規可依”的情況。一旦“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的潛意識在公眾和食品生產商頭腦中形成,對於食品監管工作將是一個極大的阻礙。因此,對於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的技術難題,應盡快攻克,絕不能讓其成為食品安全的瓶頸。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對2300多種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和食品用香料都規定了明確的使用範圍、用量標準或者使用原則。其中,80%以上的食品添加劑、加工助劑具有相應的產品標準;對1853種食品用香料,制定了相應的使用原則,有的還制定了產品標準。現在各地反映強烈的“沒標準”,主要是指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

  檢測標準和方法的缺失,導致的監管漏洞是大面積、深層次的。細數歷次食品安全事故,都少不了安全標準低甚至缺失、檢測手段少甚至沒有的消息。這讓民眾面對明知有害的食品,卻無能為力。所以,當前在加大食品添加劑執法監管力度的同時,應盡快完善相關標準以及檢測方法。應當加快技術攻關,盡快實現方便檢測、低成本檢測,並力爭做到全覆蓋,不留死角。“食比天大”,在這件事情上,任何代價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技術攻關的同時,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沒有檢測方法不等於不能監管。非法添加的檢測方法,是監督執法的重要手段,但嚴密的日常監管,也是及時發現和打擊違法添加犯罪行為的有效措施。在原料、源頭上實施源頭監管、過程控制,即便檢測方法不完備,也可以實現食品生產的可控性。

  與技術標準和檢測方法相比,行政監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過程控制往往比結果控制更具有實效性。鑒於我國目前食品生產行業使用的標準,總體上滯後於科技發展的速度、食品安全領域出現的很多新情況亟待釐清、一些食品安全標準出台不及時、不統一等情況,行政監管就應該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而不是因“沒有標準和方法”而不作為。(時間:6月17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