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由郭美美事件引發出的針對公益機構公信力的質疑,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甚至關乎中國公益慈善組織未來能有多大的健康發展空間。中國公益事業要發展,就需要公益組織的發展――前者為目標,後者為載體。但不得不指出,當下的公益機構公信力似乎日益呈現弱化態勢,公益腐敗行為並不鮮見。某種意義上,這是郭美美事件引發輿論情緒高漲的主要背景。
公益慈善的發展,一向被視為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公益慈善事業,往往通過社會自組織的力量,實現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這還僅僅是物質層面,更重要的,借助於公益事業,一個社會的愛心得到了傳播與彰顯。愛心得不到激勵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也注定是墮落的。也正因此,關心公益慈善機構的健康問題,不只是關注一群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規範,也是在關心愛的事業是否有好的收成。
無疑,在目前的條件下,發展公益慈善事業,主要還得依靠公益機構進行。有一種聲音認為,如果公益機構不可靠,那就索性進行個體化的公益行動。但要認識到,個體化的慈善行為成本大、風險也高。包括對受捐人的經濟狀況進行調查、管理資金,及對受捐人接受捐贈後行為的監督等一系列問題,憑個人之力很難做好。而要提升效率、減少慈善成本,自然需要通過發展公益機構,以制度化、組織化的方式來求解。
既然發展公益事業不得不通過公益機構,則此類機構的陽光運行即是必然的、起碼的要求。很遺憾,目前有些公益慈善機構,賬目從來不對外公開,收支方面難言規範運作,且沒有意願去做改正——如果任由這樣的現狀繼續下去,公益機構如何能贏得社會的真正信任呢?沒有透明就可能有腐敗,沒有信任也就沒有公益機構的未來。
今天中國的公益機構中,不少具有半官方背景,也正因為政府背書,這些公益機構的信用程度似乎應該更高。不過,既然公權可以濫用,公益機構的信用也就可能被透支,甚至被玷污。人是靠不住的,為公益機構的發展前景計,建立公開的公益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公益機構的透明化管理,尤為重要。透過郭美美事件,呼喚公益機構的透明,也就顯得更加迫切。(時間:6月27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