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其中一個指標被媒體特意拎出來做了放大式報道——清華培養和造就了84名億萬富豪校友,超越北大的82名,首次成為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冠軍。
榜單發布方特意對大學造富能力做出了重點解讀: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大學“造富職能”初顯,造就了1500多名億萬富豪,2011年上榜億萬富豪校友有800多人,財富合計約4.5萬億。其中,清華大學培養和造就84名億萬富豪校友,校友財富合計近3000億,超越北大勇奪2012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冠軍,榮膺中國“億萬富豪搖籃”桂冠。
媒體的報道,也以“造富”為著眼點,並稱,北大、清華的造富能力遠超其他大學,被稱為“中國億萬富豪搖籃”並不為過。
被放大的富豪校友,令榜單上其他的傑出校友黯然失色,更讓人心裡很不舒服——評價大學,真的要以錢為先嗎?“造富能力”被列為評價一所大學成就的指標之一,當然可以,但它終究不是最重要的指標。一所大學,究竟為社會輸送了多少人文社科領域的傑出人士、究竟取得了多少科研成就、為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做出了多大貢獻,這些才是核心評價指標。
長期以來,有些大學確實與金錢貼得太近了——高學費,令越來越多人感嘆讀不起大學;諸多大學競相開辦賺錢的EMBA培訓班,“爭搶富人來當學生”;某些教授熱衷“走穴”而不是教學科研,甚至有教授直言——“40歲賺不到4000萬別說是我學生”……
正是在這種“大學與財富親密共贏”的氛圍下,中國校友會網在發布榜單時才會重點解讀大學的造富功能,媒體在報道時才會不假思索地做出“清華造就最多億萬富豪”這樣的標題。
1996年,牛津大學否決了沙特富翁瓦菲支•塞義德向牛津捐贈一筆巨款,讓其建立一所“世界級的工商管理學院”的提議,理由是:有著古老傳統的牛津大學應該遠離沾滿銅臭味的教育。與之相比,我們的某些大學理應感到慚愧。大學被宣傳成“富豪搖籃”,媒體和發榜機構需要反思,但更需要反思的則是長期以來與財富走得太近的那些大學。(時間:5月19日 來源:濟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