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都是要還的。”重慶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必將以承擔罪責的方式,償還他對公共利益、對政府公信的欠賬。與此同時在網絡上,一些惡搞雷政富肖像的圖片也層出不窮。而隨著爆料的深入,公眾也都開始翹首以待另外5名涉不雅視頻的官員浮出水面。一段視頻材料對一個地方官場所產生的攪動,足以讓人側目。
雷政富的應聲落馬,以及公眾對“5個廳級官員”的追問,似乎同樣也在表明公眾或網絡監督的威力。大約正因為此,有人樂觀地提出,這次重慶不雅視頻事件之後,公眾對官員的監督將切換到“偷拍模式”上。然而對此說法,我卻並不看好。
一方面,就像南京周久耕事件後一些官員開始有意識地抽“反包白條”煙,楊達才事件之後一些官員開始盡可能檢點行裝那樣,雷政富事件固然也會成為一個“及時的警醒”。但是它除了提醒一些有特殊興趣的官員從此“多長個心眼”之外,並無特別的意義。另一方面,說到底,重慶官員不雅視頻事件仍只是一次意外事件,對於反腐與監督同樣不存在必然的邏輯。
按照“線人”的說法,在這一場狼狽為奸的故事中,假如建築商沒有“胃口太大”,或最終與雷政富達成某種“共識”的話,雷政富不會被暴露。此其一。其二,不雅視頻事件不可能與反腐建立必然之邏輯,這是因為之前的各種“偷拍模式”案件,經過網絡曝光之後,雖然扳倒了個別問題官員,但並未發酵,成為一種威懾官員的監督方式。
如果按照“線人”所講,此事長達5年時間的塵封,這當中必然有一種公眾所不能窺見的隱秘。那麼這樣一種方式到底因何存在,又因何“解密”,其中有什麼樣的權衡與交換,輸送與顧慮,公眾均不得其詳。而更重要的是,這種情形真的改變了嗎?
遲來的正義非正義,遲來的查處也同樣減低了“依法查處”的力量,也更減低了公眾監督的期望值。與此同時,由不雅視頻牽出諸多醜聞,實是一種意外的結果。在關於雷政富、漂亮女生與建築商的交易中,還有多少未被揭露的事實,這就需要有關部門積極、強有力地介入。
不雅視頻事件是一場不期而至的網絡狂歡。然而,對於一個國家的行政及反腐機制來說,再次說明任重道遠。(時間:11月26日 來源: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