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通告,公示了《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情況,通告稱,在為期10天的征求意見期內,共計收到反饋意見建議232條。具體而言,約60%的反饋意見支持開展專項治理。
這一征求意見反饋結果,預計將強化國家醫保局開展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的決心,進一步加速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相關醫保政策的出台。
“在四綫城市看一顆牙要花一個月工資”“換掉滿口牙等於在小城市買下一套房”……面對輿論的反饋,今年5月,九部委聯合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要求規範牙科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對於開展種植牙服務,但不參加種植牙耗材省際聯盟采購的醫療機構開展重點督查。
針對種植牙體的限價相對簡單,也有其他領域的高值醫用耗材,如冠脈支架、人工關節、人工晶體等價格管理的豐富經驗得失可供借鑒。
然而,與種植牙體這一標准化物品相比,口腔種植醫療服務作為高度依賴不同水平醫療機構、醫生團隊的非標准品,其價格治理屬於醫改最難啃的硬骨頭。傳統而言,針對醫療服務的價格治理不一定要靠行政化的限價手段,其治理路徑可以有幾種:
一是實施臨床路徑管理,遏制“小病大治”“沒病亂治”,防止醫療機構、醫生團隊對虛高價格耗材和服務的濫用。二是實施醫保基金監管,通過多部門聯合實施打擊欺詐騙保專項行動,或者在醫院內部開展醫保處內控、智能化監管等措施,形成供方“不敢腐、不能腐、不願腐”的內生機制。
三是實施價格專項治理。在臨床路徑管理、醫保基金監管難以有較大施展空間的當下,各級醫保局可以通過降低虛高價格,擠出藏在耗材、醫療服務價格裡頭的“醫生回扣”“渠道介紹費”“市場營銷費”,最終讓口腔醫療界無法再把口腔種植當“搖錢樹”,從而讓口腔醫療從“醫美化”回歸到嚴肅醫療的本來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