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輿論盲目鼓吹,乃因教育常識匱乏
中國青年報6月10日發表劉健先生的評論文章《對南科大的一些鼓吹適得其反》,文章指出,自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籌建以來,媒體一致爲其加油鼓勁兒,按照朱清時校長自己的說法,輿論完全是“一邊倒”的。但是應該看到,這“一邊倒”也有盲目性,媒體爲南科大的改革呐喊、呼籲,有時呼籲反了,而不自知。
媒體的盲目鼓吹現象,不僅在南科大的辦學過程中存在,在我國其他大學的辦學中,也存在——— 比如,大學校長退出學術委員會,只是“象徵性”地不參與學術决策,可很多輿論就贊揚道,這是行政權和學術權的分離;還比如,大學爲籌資而成立與國外大學完全不一樣的董事會,很多輿論就分析道,這是探索現代大學制度。而就是最近,還有不少媒體把深圳剛頒布的《南方科技大學管理暫行辦法》稱爲“基本法”,但客觀而言,這只是行政規章,而不是法律,南科大要有的基本法,必須是通過深圳人大立法的《南科大章程》。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在筆者看來,除了“盲目性”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識。對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現代大學制度,不要說普通老百姓、媒體記者,就是很多教育界人士,也不瞭解。所以,對一些教育管理的做法和“改革”措施,極有可能出現錯誤的解讀。拿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來說,目前的問題是“管評辦”一體化,管理權、辦學權、評價權全部集中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這造成學校沒有辦學自主權,大學千校一面,因此,推進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就要打破“管評辦”一體化,實現管理權、辦學權和評價權的分離。簡單地說,就是政府教育部門只負責學校的審批注册、依法監管;學校招生、學科專業設置、學位授予完全由學校自主進行;學校的辦學質量、學位含金量由專業機構和社會(受教育者和用人單位)進行評價。這就是分析教育行政部門行爲的基點,有利于學校自主權擴大的做法,是積極的,而讓行政管理的權力增大,則是退步的。但很顯然,很多輿論的分析幷沒有以此爲出發點。
同樣,就現代大學制度來說,其基本特徵是“自主辦學、學術自治、教授治校、學生自治”,這是分析一所大學的內部管理制度是否接近現代大學的標尺。以此觀察,我國《教育規劃綱要》所提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依法辦學、自主管理、社會參與、民主監督”——— 根本就不是什麽現代大學制度,而南科大所提的管理制度,也距離這一制度有很大的距離。當然,分析現代學校制度,需要基于一定的現實,但是,不能由于現實而曲解這一制度。
還有大學“去行政化”,不少輿論一提到“去行政化”,就認爲是取消行政級別,然而,大學去行政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包括建立大學理事會治理結構、改革教育撥款體系(建立國家和地方教育撥款委員會)、實行校長職業化和校長公開遴選、建立學術共同體推行學術管理、對大學實行專業評價和社會評價等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師生有無參與學校管理、决策的權利,有無維護自身權益的暢通渠道,如果沒有這一渠道,去行政化就止于空談。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南科大的管理暫行辦法,南科大的教師、學生有多大程度參與?
社會輿論對南科大的盲目鼓吹,提醒我們,大家關注教育改革和發展,但需要進一步普及教育常識,讓更多的人瞭解何爲真正的教育改革,而不是對改革一知半解,甚至曲解。總體看來,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行政主導的教育管理制度,與官員一樣,很多人也有按行政思維思考問題的慣性,不知道大學擁有哪些權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哪些權益,所以不時會出現糾結狀態,而我國有關行政部門也從自身利益出發,積極“利用”這種情况,成功地搞亂大家對改革的理解,其中很典型,就是高考改革。高考的地區不公平、加分腐敗、冒名替考,是由行政一手掌握考試權、招生權所致,可老百姓却在呼籲加强行政監管,最後政府部門以公平之名,繼續把這些權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見,普及教育常識、推廣教育改革理念,輿論任重道遠。我國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放權——拿教育部長袁貴仁的話說,是中央向地方放權,政府向學校放權——在分析教育改革時,不能只看表像,而需理性分析其中的權力運行機制,這才能讓改革的路徑顯得清晰,而不是模糊、搖擺不定。(時間:6月11日 來源:南方網 作者:熊丙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