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一年前的新聞,今天同樣具有說服力。一千年前的古人建造的排水系統仍然能夠發揮作用,足以讓某些部門所有的借口都黯然失色。我們今天的科技水平不知比當年已經發達了多少倍,但連一個城市內澇都治不好,讓我們明白想要建出造福百姓澤被萬世的工程,其實並不在於技術水平和建設標準的高低。
史載在宋朝之前,贛州城也常年飽受水患。是一個叫劉彝的官員在此任知州,規劃並修建了贛州城區的街道,建設了排水系統。有專家評價曰,以現在集水區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處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應付,也不會發生內澇,“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贊嘆”。不知道當年劉彝有沒有喊出“一千年不落後”的口號,但史書上的一段記載卻可以做為他“前瞻性”最好的注腳:
《宋史》上說,劉彝在贛州做官的時候“治簿書,恤孤寡,作陂池,教種藝,平賦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劉彝令專家贊嘆的“前瞻性”,只是源於他“凡所以惠民者無不至”的為官態度。我敢說,那些創造城市規劃“50年不落後”甚至“100年不落後”奇跡的官員,如果也能把同樣的勁頭用在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上,城市內澇絕對不會像今天這樣嚴重。(時間:6月22日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