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萍受獎 |
據媒體調查,“共和國脊梁”活動組委會的秘書長,憑借成熟的套路運作“評獎產業”少說已有十年,而且類似的“中華脊梁”評選被曝收費評獎。如此背景,讓這個異常扎眼的獎,塗上了灰蒙蒙的顔色。而放諸當下動輒以“世紀”、“中華”、“世界華人”打頭的民間評獎泛濫成災的情景中,這個被網友評價為“太敢捅詞”的“共和國脊梁”獎,也被懷疑成拉大旗作虎皮式的沽名釣譽。
即便拋開這些不談,公信力也應是任何一個頒獎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頒獎活動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共和國脊梁”的頒獎活動,除了一個太過招搖的名號外,鮮見有公信力在其中。是否具備公信力,大體取決於評委機構、評選標準、評選方式、評選範圍等幾個因素,之於“共和國脊梁”,除了最終少數幾個人的獲獎結果,其他一概模糊,公信力嚴重缺席。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花錢買獎已不再重要,因為缺失了公信力,要麼可以看作是圈內人的自娛自樂,捎帶讓一些圈外人“揚眉吐氣”一把;要麼可以懷疑是一個“評獎產業”項目,與真正的共和國脊梁以及廣大民眾,根本沒關係。
公眾人物獲獎無需花錢買獎,並不代表其他人獲獎就不需要花錢;同一個主辦方的活動,“共和國脊梁”無需花錢買獎,並不代表頗為相似的“中華脊梁”評選也不需要花錢買獎。由此,公眾有理由懷疑公眾人物在“共和國脊梁”評選中,或者對整個系列活動的評選,起到了“托兒”的作用。顯然,設若公共人物成了評選活動的“托兒”,將會給太多不明真相者以誤導。
所以,倪萍們獲評“共和國脊梁”稱號,到底花了錢沒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將起到一個“托兒”的作用。即便沒有花錢買獎,公眾人物戴上了這種“共和國脊梁”的光環,也該感到羞愧。
需要注意的是,當下各種民間評獎太過泛濫成災,環境給了五花八門的評獎以滋潤的空間。我們是否需要開展一次評獎的集中整治活動,來終止隨意認定“共和國脊梁”般的諸多鬧劇?(時間:7月18日 來源:華西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