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上限的提高將使美國別無選擇地採用寬鬆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的發展,而美國貨幣政策寬鬆的後果必須由美國和全球經濟一起來應對。對美國經濟而言,好處是自己的,壞處大家一起扛,這當然是件利大於弊的買賣。那麼,我們將會看到,在今後支持經濟走出二次探底的陰霾中,美國必將發行更多債券、更多美元,用更多的鈔票來為奧巴馬第二次競選總統拉選票,用更多的注水來為美國民眾支付高昂的生活成本。
一方面,美國9.2%的失業率等不振的經濟數據需要美元來拯救。另一方面,美國還沒有遇到堅硬的邊界——通脹率的高企。美聯儲預計,2011年美國整體通脹率位於2.1%~2.8%。由於來自全球的商品競價輸往美國,美國利用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世界最強的金融市場,獲取世界上最物美價廉的商品,可以很好地遏制美國本土通脹的上升。有了這麼可愛的通脹數據,美國民眾對物價的輕微上漲幾乎沒有痛感。
但是,我們不妨回望一下歷史,看能否從中找到事物演繹的路徑。美國在1934年、1968年、1971年3次發生債務違約,之後美國經濟逐步進入滯脹時期。尤其是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棄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美元從此進入泡沫泛濫的時代,並開啟了20世紀70年代的高通脹期。表現之一是,在美元失去黃金硬約束、全球資產定價之錨偏離航道後,大宗商品的貨幣價值發現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價格一路走高。
美聯儲日前表示,長期通脹預期穩定,但在食品和能源價格走高的情況下,美聯儲將密切關注通脹水平和通脹預期。現在唯一能約束美國貨幣繼續寬鬆發行的是美國民眾對通脹的承受力。筆者想起了一句有關美元的經典語錄:“美元是美國的,但問題是全球的。”假如美國8月2日提高國債上限,將佐證這樣的人性弱點:沒有約束的人的貪欲只會愈發膨脹,直至撞上對面疾馳而來的通脹列車。(時間:7月28日 來源:國際商報) |